高雄都發局推「都設小學堂」 解釋開放空間的重要性

文/住展雜誌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推動的「都設小學堂」系列,持續用簡明方式介紹都市設計核心概念。近期主題聚焦「開放空間」,說明其在都市環境中的多重功能,從綠化、美化,到改善通風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都市發展局長吳文彥表示,開放空間就像城市的「肺」,能在緊密的建築中創造調節與喘息的空間。透過都市計畫與設計審查制度,市府引導開發案保留綠地、人行步道與廣場等開放空間,為都市景觀增添綠意,也改善熱島效應。

圖片高雄市政府提供

目前高雄市的開放空間主要分為3類,包含建築退縮空間,如最常見的沿道路退縮4至6公尺,且多設有人行步道、喬木與街道家具,提升行走舒適度與安全性;以及街角廣場,面積介於50至200平方公尺,可做為休憩或聚會用途的社區公共空間,『勝利安居社會住宅』規劃2處街角空間即是一實例。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還有特殊區域開放空間如古蹟、歷史建築、車站周邊等,這類空間常結合文化保存與自然景觀,包含中都唐榮磚窯廠周邊的綠化廊帶、楠梓煉油廠舊址的自然視野開放空間,以及鳳山車站的帶狀公共設施。

吳文彥指出,開放空間不只是法規要求,更是邁向永續城市的重要步驟。未來市府將持續透過設計審查機制,鼓勵創造更多高品質、具多功能的開放空間,讓高雄成為「會呼吸、有溫度」的宜居城市。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