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良專訪|從吊車尾到都更一哥:他翻轉的不只是人生,更是整座城市的未來

危老都更博覽會 品嘉建設多次得獎 並獲蔡英文總統親自授獎表揚 (圖/業者提供)
短短2年內,品嘉建設異軍突起,震撼北部房地產市場,
操盤手就是擁有3個博士學位、出過11本書的胡偉良。

國小掃廁所、高中考試吊車尾:逆境男孩的起跑點

「我小時候不是壞,只是愛胡思亂想、不愛念書。」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笑著回憶,語氣中沒有一絲尷尬,反倒像在講別人的故事。

胡偉良出生於南投的公教家庭,童年隨著父親的工作調動,先後在花蓮與嘉義成長。他坦言自己小時候是個「不交作業、常被罰掃廁所」的孩子。由於經常不寫作業,常被老師處罰清理校園廁所,而品學兼優的妹妹則在一旁耐心等待哥哥完成「清潔工作」,才能一起回家。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高中聯考,他靠著嘉義中學的擴大招生勉強吊車尾上榜,並被分到成績最末段的班級。高一升高二,身邊同學留級率高達一半,他雖僥倖升級,卻也屢屢因服裝不整、上課遲到、打撞球等行為被教官叫到升旗台上罰站示眾。

眼看胡偉良身陷「壞朋友環境」,母親決定舉家搬遷至台北,希望為他創造更穩定的學習條件。高三畢業當年,他考上台北工專,卻在就讀半年後選擇休學再戰,最後成功考入台灣大學。

「台大是我求學過程的轉捩點,但我對本行課程興趣不大,常跑去旁聽商學院的課。」他笑說:「那時花很多時間在交女朋友,成績普普,課業多半勉強及格。」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從軍中排長到工地監工,學會真實的管理

畢業後,胡偉良考取預官,主動選擇步兵官科,擔任訓練中心的排長。他說:「我就是想親身學會帶兵帶人,後來才體悟到,光靠『善待部屬』沒辦法讓部隊服從,『恩威並濟』、『鐵血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軍旅經驗成為他日後帶領團隊的起點。

退伍後,他選擇進入工地擔任監工,因為「起薪高、挑戰大」。兩年來,他看到工程尾聲的人際角力、拉關係保職位的現實場景,也燃起內心不願隨波逐流的鬥志。
「我告訴自己,不能靠拍馬屁混一輩子,要靠實力走出一條路。」

一邊白天工作,一邊晚上苦讀技師考試,幾乎與娛樂、社交絕緣。最終,他考取專業技師,正式轉身為專業人員,也開啟了與建築長達數十年的深度連結。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台北市首個公辦都更2.0專案「士林松柏」成功成案,由品嘉建設負責,預計2029年完工。 (圖/業者提供)

房市寒冬?胡偉良:這是一次重建秩序的契機

面對2025年的房市低迷,胡偉良看得比大多數人更深更遠。

「這不是崩盤,是價量錯位。」他語氣堅定:「交易量急凍、價格卻仍在高檔,是因為供給面調整太慢、營建成本過高,問題在於結構,而不是泡沫。」

他點出市場卡關的四大根因:屋主惜售、建商不降價、人口老化,以及屋齡過高。這些問題糾結成死結,也讓市場無法健康運作。

但在這樣的挑戰下,品嘉建設仍逆勢推進18件都市更新案,還有數十個案件進行中,案量全台第一。他強調,都市更新與危老改建,是解決供需失衡、重建市場信心的核心武器。

都更是長期戰,不靠炒短線,而是制度整合、信任建立與工程品質三箭齊發。」面對釘子戶,不能讓步,只能講道理

談到都更推動的最大阻礙——釘子戶,胡偉良有一套清楚邏輯。

「釘子戶大致可分三類心態:一是怕吃虧,覺得最後簽能多拿;二是缺乏信任,怕建商跑路;三是既得利益,例如收租收得好,不想改變。」

他的策略不是對抗,也不是妥協,而是三管齊下:制度保障、建立範例、誠懇溝通。他舉例,品嘉讓住戶可選擇協議合建或權利變換,以彈性方式提升參與率,加上公開估價與透明分回,為信任創造基礎。

但他也嚴正指出:「絕不能鼓勵『愈晚簽、條件愈好』的錯誤文化。大家都希望拿的比別人多,將使都更成功之路困難重重。對釘子戶讓步只會引爆更多貪婪,讓整體案子停擺、甚至導致公司因無法收尾而倒閉。」

都更不是零和遊戲,是共創價值。大家一起改善環境,才能創造真正的利益。」

多家媒體採訪 品嘉建設董事長 胡偉良 博士 (圖/ 業者提供)

「胡博士的房市論壇」讓房市知識年輕化、普及化

近年來,胡偉良積極走進媒體圈,從《風傳媒》到《經濟日報》、《遠見》,他的觀點廣受關注。他主持的YouTube節目《胡博士的房市論壇》,與朱哥、蔣哥等KOL合作拍攝視頻,開始成功切入年輕觀眾市場。

「這不只是個人秀,而是品嘉品牌戰略的一環。」他說:「我說的每一句話,背後都有品嘉團隊的數據支持,因為這是一場信任戰。」

目前,他正籌備推出「品嘉都更雲」平台,整合都更案件、圖面展示、估價與社區整合進度,進一步實現都更流程的數位化與透明化。他希望此舉能化解住戶疑慮,加快整合速度。

一步一腳印:從危老到都更霸主

胡偉良土木出身,跨足建築原非易事。他一步步從危老改建切入,先做新北,再攻台北,逐層晉級。他形容自己的過程就像棒球選手:「從少棒、青棒、成棒、職棒,一路打進經典賽。」

每一個階段,他都設定清晰目標、提前練兵、深耕策略。他笑著說:這像是「降維打擊」。他不只蓋房子,更打造產業鏈與生態系,建構公司在房地產的護城河。

台灣的下一步:不是蓋更多豪宅,而是重建信任

從工地監工到都更領頭羊,胡偉良有感而發:「房子不是商品,是家庭的容器;建設公司,不只是蓋房子,更是重建社會信任與秩序。」他認為,台灣的未來不在於蓋豪宅,而是從基礎做起——讓老舊危樓重建,藉由提高供給(都更的容積獎勵創造出來的新屋)和減少需求(原老舊房屋屋主的換屋需求),讓年輕人有機會透過父母傳承擁房或因房價的抑制而買得起房、也讓城市更安全。

這場都更,不只在施工現場,更在制度設計與人心深處。」在這個信任極度稀缺的年代,胡偉良以實力與誠信,一步步為城市,打造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未來。

品嘉在喬遷茶會上正式和四家創新策略伙伴簽定合作備忘錄MOU (圖/業者提供)

空間整合,組織進化:品嘉邁向轉型的起點

除了事業版圖與品牌聲量的持續擴張,胡偉良對於內部營運效率也有一套講究。過去幾年,品嘉建設辦公室設於南京東路三段,起初僅有一層樓約110坪空間,後來隨著人員擴編,陸續向上及向下租用同棟大樓的其他樓層,並在附近設置品牌展示中心,投資上千萬元進行裝潢與形象升級。

「但後來發現,這種分層與分點辦公的模式,其實在橫向溝通上有很多障礙。」胡偉良說。部門之間雖然努力配合,但實體距離仍形成資訊落差與會議安排困難。更重要的是,品嘉正處於組織升級與系統整合的關鍵節點,需要一個能真正承載「未來型辦公」的場域。因此,他在2025年3月決定大膽搬遷——將所有部門整合到同一樓面、總計約400坪的新辦公室,位於捷運小巨蛋4號出口旁,地點醒目、交通便利,具備四面採光與可容納百人的大型會議空間,除了讓100多位同仁通勤更便捷,也方便了都更合建住戶更方便來訪及交流。

「我們這不是單純換地點,而是換一種工作邏輯。」他強調,這次喬遷意味著品嘉正式邁入數位整合、決策同步、品牌信任同步深化的階段。

在搬遷當日舉辦的喬遷茶會上,品嘉也與多家上下游戰略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宣示全面進入平台型營運的新階段。

關於胡偉良

品嘉建設與品嘉營造創辦人,現任品嘉營造董事長及主任技師,同時擔任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博士在土木工程、營建管理、商學及法學領域皆具備深厚學術背景,擁有三個博士學位,實務與理論並重。

曾擔任新北市建照預審委員會與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委員,對台灣房地產政策與老屋改建議題具有豐富經驗與獨到見解。

著作出版

  • 《小資族的房產交易勝經》
  • 《房產的必勝勝經》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