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福山
韓國女團BLACKPINK上週末於高雄開唱,掀起的不只是粉絲熱潮,也讓城市因光而改變樣貌。高雄市府與主辦單位啟動「LIGHT UP高雄IN PINK」企劃,自10月13日起連續1週,愛河、大港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美麗島站等6大地標同步點亮粉紅燈光,街道標語、交通號誌與商圈活動也全面響應,讓城市夜晚成為粉絲的舞台。
這場行銷操作不僅帶來觀光人潮,更讓人重新思考,光不只是氣氛營造,還是城市品牌與空間策略的關鍵工具。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週末,台灣照明人協會也於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光合城市—國際光環境設計與永續論壇」,邀起來自日本、新加坡與台灣的照明設計師與產業專家,從國際案例到在地實踐,探討光如何成為城市發展、文化記憶與永續策略的核心要素。
論壇中,日本照明設計大師面出薰與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大中華分會總協調人賴雨農的交流,讓「光」不只是行銷話題,更升格為城市治理與百年規劃的關鍵詞。

光不只是技術,亦是文化與價值的展現
台灣照明人協會理事長陳怡彰表示,舉辦這場國際論壇的初衷,是希望讓照明不只是技術層面的交流,而是文化與價值的展現。「我們台灣不只會做晶片,也要讓世界看到我們用光照亮城市的能力。」
他觀察,城市的競爭早已不只停留在白天的天際線,夜晚光影勾勒出的城市印象,才更能決定它的魅力與記憶,照明設計師將是這場「夜的設計革命」關鍵角色,結合藝術、永續與智慧科技,成為塑造夜景與推動夜間經濟的重要力量。

百年都市藍圖 光是城市的「生命系統」
「這兩天被洗版的粉紅高雄,就是最好的例子,整座城市因為光而改變了夜景,也讓城市得到了行銷。」賴雨農指出,照明設計早已從技術層次升級為城市語言,不只是讓城市「更亮」,而是讓城市「更好地被光塑造」。他強調,「光已是百年都市計畫的一環」,從城市形象、夜間經濟到公共空間品質,照明都逐漸被納入城市發展藍圖中。
他進一步解釋,當我們談百年城市計畫時,土地使用、交通系統、綠地配置與建築密度是骨架,而光則是賦予骨架靈魂與時間感的「生命系統」。光是城市的節奏與記憶載體,決定夜晚的活動模式、安全感、空間關係,甚至形塑夜間經濟與文化景觀。
巴黎的夜色、京都的行燈、紐約的天際線,每一種光的語言都承載著城市的文化意象;隨著能源技術與生態設計進步,光更能成為減碳、保護夜間生態與資源循環的策略;而在時間的維度上,光重新定義了人與空間的互動節奏,讓城市的夜晚成為與白天截然不同、同樣充滿活力的另一半。



面出薰:先寫劇本 讓光成為城市記憶工程
「我們不是在點燈,而是在寫一個劇本。」面出薰說,照明設計的第一步不是裝燈具,而是為城市寫下一部「長期劇本」。這份劇本可能長達10年、20年,甚至半個世紀,隨著城市成長節奏分階段推進,讓光與城市一同演進。
他以巴黎艾菲爾鐵塔、羅浮宮金字塔、東京車站與明治神宮參道等案例說明,光如何從單一建築的「點」,延展為街區的「線」,最終交織成整座城市的「面」,成為城市記憶與品牌的一部分。
面出薰目前正參與日本九州「長崎城市夜景總體規劃」,這項長達50年、預計至2050年完成的計畫,目標不是單純美化夜景,而是以區域為單位逐步調整照明策略,讓光與歷史、空間、情感交織。
例如在和平公園雕像區,他們透過白天與夜晚光影變化的反覆比對,營造出人們自然想要祈禱與追思的氛圍;眼鏡橋等歷史場域則以細膩的照明語言,重塑人與城市的情感連結。
面出薰也提到,當飛機降落台北時,最先映入眼簾的地標——台北101,其夜間照明設計,正是賴雨農的代表作之一。每週7天都有不同表情,讓台北夜空的天際線如同被施以魔法般流轉變幻。它不只是照亮建築本身,更讓建築成為城市說故事的媒介,也讓「光」化為最具辨識度的品牌語言。

夜經濟崛起 光改寫城市的第二場景
近年台灣各城市也正試圖透過「夜經濟」改寫都市風貌。以台北為例,從東區到信義計畫區,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人流銳減,商圈氣氛一度低迷,但隨著大巨蛋啟用後,上週同時迎來大巨蛋秀泰影城試營運,城市的夜生活結構正逐步重組。
不僅如此,敦北商圈也未缺席。過去因IKEA退場而陷入冷卻期,即便目前IKEA城市店重新於原址開張,也不復當年盛況。然而,上週六新開幕的台北嘉佩樂酒店全新獨立3層樓酒吧The Glasshouse,正嘗試以全新的「光」語言重啟商圈記憶——整棟空間以光打造出透明玻璃盒意象,成為夜晚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也為敦北商圈注入新的想像與人流動能。

參加The Glasshouse開幕的合域開發主持設計師簡佑哲表示,透過燈光設計與光影律動的變化,不僅讓這座地上3層、宛如透明玻璃盒的建築量體在夜色中被重新定義,也讓城市的一隅在黑夜裡多了層次與表情,散發出更豐富的氣質與溫度。
光,在這樣的轉變中扮演關鍵角色。它讓公共空間在夜晚重生,讓街區有了新的行走節奏,也讓人們重新定義「白天之外的城市」。

最後,陳怡彰強調,照明的角色未來只會愈加關鍵。「城市競爭力早已不僅體現在白天的天際線,夜晚透過光所營造的城市印象,才是決定一座城市魅力與記憶的關鍵。」
他接著說,光早已不只是輔助設施,而是連結文化、藝術、永續與科技的核心語言。當它成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不僅能重塑夜間景觀與生活節奏,也能推動夜經濟、帶動產業動能。而設計師的角色,也正因此從單純點亮城市,變成重新定義城市夜晚樣貌的靈魂推手。
延伸閱讀》
高雄靠千億促參案翻身 台南想複製難度高
從義築訓練到現場指揮,不動產鏟子超人呼籲:誤當閒置志工
全台首見家具占卜 許哲珮:沉浸體驗,尋找樹洞自癒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