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改建尚推動困難 補強談何容易?

【文/住展房屋網】台灣都更進度緩慢,尤其大台北地區屋齡逾30年以上的老房子越來越多,因此有學者提出「都更不該只注重改建,也應該著重『建築物補強』的部份」。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要老百姓不花錢作都更,尚且不易推動,現在卻要老百姓花錢作補強,不用推廣就可以想見其結果如何了。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現在的老屋屋主,早已把「不花一毛錢,老房子都更就能換到新房子」這種概念視為理所當然,而有些屋主不僅不想花一毛錢,甚至還進一步要求換到更多坪數,最好是「一坪換一坪」,乃至於「一坪換一坪實坪」。

多數屋主把都更視為免本生意,習慣不花錢就能重建,當這種思維成為共識時,要屋主拿自己的錢出來都更已經很難了;何況要屋主拿錢出來作建築物補強,那更是難上加難。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雖然很多人嘴巴上講說重視居住安全、建築結構安全,但到了要他們掏錢出來的那一步時,很多人其實是不買單的。隨便舉個例來說,像台北市有一些大樓外牆磁磚剝落,社區住戶置若罔聞的不在少數,有的社區只想花少少的錢、搭建醜到爆的攔截網,卻不想花錢重鋪外牆磁磚。

對老屋屋主而言,老房子都更換回新房子,新房子價值更高,這是他們都更的最大誘因。但如果要自己花錢作建築物補強,補強後房子價值會變高嗎?如果不會,很多勢利的屋主就不願意。還有,如果補強後又要都更,屋主又覺得補強的錢會變成白花,所以補強的意願不高。

更關鍵的是,建築物補強不是補一戶就好,而是要整棟建築物整建補強才有較好效果,但要整合住戶意見、要大家同意掏錢出來,難度不亞於都更啊!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建物補強比較適合用公共建築物上,對於產權複雜且分散的集合式住宅社區並不合身。從實務面上來說,私有建物作都更比補強更容易,整合更好談,所以都更成功案例遠多於補強案例。

總而言之,在都更推動牛步之際,若提應推廣建物補強,那絕不是另闢蹊徑,而是緣木求魚啊。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