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2014年國慶,台灣社會顯然少了點歡慶的氣氛;一來和年底選舉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頂新三度爆發食安事件,不但又造成人心惶惶,更再次凸顯馬政權已嚴重失能。在如此氛圍下,還有心情慶祝的肯定是極少數!
同樣地,在國慶假期期間國內房市也出現一項警訊,那就是第三季以來,法拍屋拍定件數佔房屋買賣移轉總件數的比例明顯拉高。
9日透明房訊發佈資料指出,和過去同期相比,今年Q1到Q3法拍總件數約8.8萬件,不僅比去年同期減少近3千件,更只有98年同期的約一半,拍定件數也只有9千件出頭、總額不到430億,也是近幾年同期新低。
以上數據理論說明法拍市場轉冷,照理說這代表不動產債權違約狀況降低,房市是趨向健康。然而實況真是如此嗎?另一家專營法拍屋市場的寬頻房訊,兩天後取全國各區近月買賣移轉棟數變化比對分析指出,比起7月,9月全台法拍件數已增加三倍之多。
更嚴重的,是拿法拍件數和當月移轉棟數比較,9月五都法拍件數佔比都超過兩成警戒線,其中北市法拍件數628件,佔移轉棟數2502件的25%;新北、台中和高雄市也分別佔33%、22%及64%,台南市法拍件數1787件更超過1545件的總移轉棟數。
以上兩家房訊公司的資料都沒錯,一個引用法院資料,一個取官方買賣移轉棟數,前者是長期,後者則屬短期。綜合看則會發現,法拍件數拍定數皆年減,卻仍出現上述超出安全水位的警訊,代表的是一般『正常』交易量萎縮幅度更大。而之所以產生如此弔詭的現象,原因當然還是政府拼選舉祭出打房政策。
的確,佔大宗的自用買方,價格認知沒有跟著拉起來,實質購買力也始終沒有真的提高,遑論追上房價漲勢;而政府祭出打房,使得愈來愈多投資客採取觀望,房市交易量當然萎縮。如果再考慮賣方姿態仍高、價格仍硬,則萎縮的程度就更大了。這種買賣雙方認知差距的『僵化』現象,毋寧正是今年房市的寫照。
那麼,後市又會如何走?畢竟短期讓投資者觀望的,主要還是政策面和拼選舉,因此最快也得等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束後,趨勢才會比較明朗。
然而除了政策面,經濟基本面才是更值得關注的部分。首先當然是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遲滯,雖然避險類型買盤可能增加,但剛性需求則否;另外,美國QE全數退場完畢前,外界就在猜測美國何時升息,而其代表的全球資金走勢轉變(流回成熟市場)及利率走升,才將是接下來數年,左右台灣房市的最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