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求發展 台北將淪悲情城市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國際風險顧問公司所公布天然災害風險經濟脆弱指數,台灣連年高居全球前三,自然天災頻仍嚴重衝擊都市安全,因此相對其他國家而言,台灣在追求都市發展的同時,應更注重自然災害的預防,以免失控的城市擴張帶來更多生命財產的損失。


不過,根據住展房屋網研究,台灣都是近年來的發展主軸,不外乎追求大規模開發,大型開發案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顯著,也是政治人物最能被看見的政績,至於開發量體是否合理?對環境的影響為何?往往不是規劃過程中的重點,即便有環境影響評估,當中也還保留許多可操作的空間,因此我們常常看見爭議開發案的環評,以『有條件通過』的方式,讓全案得以持續進行。

甚至有些開發案為規避環評,將開發案分期推動,每次開發面積都壓縮在免環評的範圍內,如此一來官方便無從置喙,也讓環評的存在成為一種不得不的無奈。另外,台灣開發政策常缺乏一體性考量,以洪水整治為例,常發生解了一地水患,卻讓其他地方成為代罪羔羊的案例。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基隆河的截彎取直便有如此負面效果,河道的簡化,讓水流得以快速流過北市東區,解決了南港、內湖、松山河岸的洪水困擾,但對下游而言卻不是個好消息;因彎曲的河道有助於減緩水流,也能發揮儲水的功能,對下游河岸有緩衝作用,但截彎取直築堤後,水流限縮且流量加劇,衝擊力道也更猛烈,因此下游的大同、社子,非但沒有遠離洪氾危機,反而加深了居安疑慮。

前台北市長的黃大洲,曾於著作中強調截彎取直的疏洪效果,但更不諱言釋出的原行水區開發有近千億的商機,現今的內科、南港世貿等土地,便是截彎取直而來的河川地,然而截彎取直面對如納莉風災的雨量時,台北依舊成為水鄉澤國,反而後來的員山子分洪道,消解水患的貢獻遠大於河道改造,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直言,此政策無疑是以疏洪為由包裝土地開發的利益罷了。

近來熱議的社子島開發案也有安全疑慮,當截彎取直的洪水直瀉而下,社子島的洪氾沙洲是極重要的緩阻,若將其墊高並高密度開發,水流將漫延中山、大同低窪區,也會掏空社子島基盤。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再者,這些原行水區釋出成陸後,也不見得會是好的生活空間,以二重疏洪道為例,地處低漥且地下水面高,若發生地震,容易發生土壤液化,危及建物安危,當然這些地方並非不能利用,只是需合理且適度發展,在災害風險最小的情況下,進行最適量的開發,而非一味以規模經濟為藍圖,一旦只思考利益,對城市而言非但不是進步,還有可能自掘墳墓。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