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中國城盛況不再 錯誤政策是始作俑者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台南中國城所在的中正商圈,曾是台南最熱鬧的區段,且從日治時期開始,寫下許多台灣百貨史的發展里程,然而民國80年代中期後迅速沒落,中國城繁華落盡,弊端叢生,被地方稱為『毒瘤』,附近民眾期待更新已久,內政部日前終於通過中國城與運河星鑽更新案主要計畫,為地方發展帶來福音。


雖說區域再造重現曙光令人期待,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中國城之所以成為毒瘤,可說是錯誤的施政一手造成的,倘若沒有長達10餘年的海安路地下街工程,或許今日的中正商圈仍如以往人聲鼎沸,不見衰落氣息。

民國60年代,台南運河淤積嚴重,失去商業功能,作為船渠的市區運河盲段被填平,並在上頭建造大型購物中心,民國72年,中國城風光落成,此後10年間,是中正商圈最風光的時日,然而民國82年,海安路地下街的建置,逐漸吹滅了商圈發展熱火。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地下街暨海安路拓寬工程,不僅讓五條港許多古老船屋消滅在城市舞台,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短短800多公尺的工程,竟耗時10餘年,直到91年才完工通車,而地下街更是在前年(101)才開放停車,將近20年的空轉,是台南市中心發展序曲永遠的悲歌。

施工延宕是一連串的政策錯誤引起的,最初委由竹聯幫背景的業者執行,之後歷經倒閉、轉手等波折,使工期一再展延,此外,工程規劃沒有思考海安路早年為河港,土壤飽含水分,地下工程不斷為滲水所擾,也讓工程遲遲無法完工,若在規劃之初有全面性考量,又何以釀成開發悲劇?

10多年的工程阻絕,讓中國城從購物商城變成賭博電玩群聚,特種行業匯集的治安死角,也讓附近居民感覺芒刺在背,近幾年來,台南各地發展日盛,中國城反而從商圈核心變成厭惡設施,房價不見起色,去年中國城前方的合作大樓爆破改造,讓民眾殷切期待中國城區域風華再造。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如今,更新案獲內政部通過,對區域民眾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多,但中國城沒落的錯誤政策,我們需引以為戒,要知道城鄉發展真正的毒瘤,不是生冷的水泥建築,而是掌握決策權的無良政客。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