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瘋房市 產業槓桿失衡危機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之前流傳一則消息,一位中小規模的建商,掉了手機,為找回連絡資訊,發簡訊給名單上的人,一共收到兩百多個回訊。包括掮客、板模、工地、營造、同行、建材商、銀行……等等。光他一個人,就須和數百人保持聯絡,足見蓋房子行業連結之廣,誠如一般所言「火車頭工業」。


當所謂「火車頭工業」處於高點,許多產業鏈下的行業皆能蓬蓽生輝,而十年多頭下,也造就了業界榮景,就好比股市號稱經濟櫥窗,一朝光彩亮麗,股民沾光,連餐飲百貨服務業皆受惠。因此,股市、房市乃各國政府用心扶植,深怕一個決策錯誤,影響景氣造成泡沫化。

但隨著選舉風向,為了挽救頹勢,政府近年的施政模式只要碰到輿論,或些許扺制,立即緩下來轉彎行。但隨時改變立場的作為,並非全民之福,從稍早的稅改延燒到今日的食安風暴,不但暴露政府的失職,更讓人民無所適從。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而從內政部近日發布實價登錄滿兩年的內容,可發現近期房市已進入量縮的態勢,這不但跟打房大大相關,還伴隨著升息臆測、稅改內容、選舉氛圍導致買家觀望,然住展房屋網企研室也曾直言,房市走了十年多頭,如今又面臨國際的伊波拉病毒危機,不但量縮,更要警戒「多頭」是否走到「盡頭」。

而整個社會對於房市一蹶不振的哀嚎,該如何由內而外的反省與轉化?卻是上至政府,下至人民不願意面對的「不能說的秘密」。首先以房地產作為火車頭工業的常態來說,無論日本、美國甚至到現在的中國,都曾面臨或正在面臨全民瘋房市的「兩面刃」。

中國曾有學者指出,全國上下投機風吹起,許多人甚至企業荒廢了原本的專業,改以投資房產為主業,導致全國GDP一旦少了房市支撐,便產生危機;而台灣何嘗不是潛在的下一位,當全民意識到炒房的投報率如此高,產業的槓桿就完全失衡的偏向一邊。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面對內在與外在的隱憂與威脅,政府該做的應是選舉放一邊,制定長久策略,稅改不但該繼續執行,更應加入持有稅的部分一同調整,如此才能將失衡的房市慢慢調整回來,而非打壓不動產買賣,使得交易量縮,卻沒人敢賣房,小市民更買不起房,影響的產業鏈當然牽動整體經濟。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