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認知差15% 證明首購族已是房市稀有動物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今年房市交易量可說是溜滑梯,雖然品牌房仲持續喊出拓店宣言,但卻又頻放利空原因,無非就是希望賣方可以鬆動價格;理由在於,現階段幾乎已不可能要求買方,特別是自用消費者繼續追高房價。

這一來是因政府打房不斷,造成更多買方認為房價要跌了,再來自然和薪資原地踏步有直接關係。特別前陣子油電雙漲,一般消費物價漲得兇,但近月油價狂瀉,卻未見業者跟著反應;同樣狀況也在房市看到,到現在賣方姿態還是很高。

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觀察,最近的確有更多所謂市場派的業者頻降表價,甚至底價,但多數建案只是拿出原本就算低價的戶別當廣告戶攬客,一般價格還是「恨天高」;更別說還是有個案繼續改寫區域天價。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況且,如果日前台灣房屋智庫發表的調查可信,則現在這種買方無力追價,但賣方底價仍鐵板一塊的狀況,將還會維持一段時間。該房仲智庫回收近1300分網路問卷統計顯示,名下無房的無殼族,要等房價平均降三成四才願意進場,但賣方,也就是有殼族,頂多只能接受房價下修一成九。用最簡單的加減算術就可得出,買賣雙方目前的價格認知落差至少有15%。

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更高;因為該調查中之有殼族,實際上僅其中的兩成四想賣房,而且這兩成四,只有不到一成願意調降價格。這樣的情況,幾乎和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目前所觀察到的建案銷售業主態度如出一轍;買方無力追價,但賣方又擔心資產縮水,現階段兩方認知差距可說有如大海鴻溝般,毫無交集可言。

展望未來,情況又會如何發展?扣除打房因素,短期內受薪階級薪資恐怕仍難以明顯增加,因此對買方,特別是無殼族,或說首購族來說,要他們重回市場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房價下修,而且修正幅度至少要有兩成。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但別說一般賣方,建商這些年早就賺飽飽,不可能馬上鬆動價格;而他們可能早料到有如今發展,很多業者都開始走複合式、多角化路線,從較早的麗寶、日勝生、冠德,到最近國泰、興富發,重出江湖的國揚都是,目的就在分散風險,畢竟房價看回不回,光靠賣房維持等比例獲利,難度將比以往高出不少。

從以上各近期現象可知,近期一些號稱經營鎖定自用消費者的建案,特別是低總價產品,恐怕還是靠投資客買單;而基於價格認知落差如此之大,沒有富爸媽資助的首購客,根本早就暫時退出房屋市場。再者,如果大趨勢不變,就算明年政府打房鬆動,房市交易短期內仍無大幅反彈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