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增稅」大禮 地方收不收?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財政部日前宣布,將「老屋增稅禁令」解除,地方政府未來在調整房屋稅時,可將老屋納入房屋評定現值中的「標準單價」範圍,隨同新屋一起加稅,而這樣回溯老屋的消息一出,看似財政部送給地方政府一個增加財源的大禮;但也像是把得罪選民的難題,丟回地方。

目前房屋稅的計算方式,為房屋評定現值乘以稅率,其中房屋評定現值又分成三個要素,分別為路段率、折舊率與標準單價,前兩個要素對於新舊房屋皆無太大的影響,但細究標準單價的評定內容,則是財政部先前禁止溯及老屋的主因。

一般新建房屋的房價現值原本就比老屋高出許多,加上不少縣市的房屋標準單價,有30年未調整,老屋的增稅禁令解除後,地方政府可依法將30年未如實反映的物價水準,一次還原追溯至老屋的房屋稅上,再加上每3年調整1次房屋現值之稅基,這將會讓一般老屋原住戶帶來沈重的負擔,甚是不公。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再者,若是把老屋也納入,許多住戶恐會增加2~3倍的房屋稅負擔,但雙北市房屋標準單價今年7月開始調漲,僅針對7月之後的新建房屋,許多豪宅如帝寶卻影響有限,財政部這個「大禮」,將庶民爭議丟回地方,有多少地方政府敢收、敢做?

目前得知北市與台南市已表達意願;由於兩區素地有限及老屋眾多,加上長期活化閒置老屋的政策,建築成本只佔了整體價值的一小部分,對於大台北地區以外的縣市並不會有太大影響,若將老屋納入標準單價提高範圍,勢必能增加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把禁令取消雖值得肯定,房屋稅本屬地方財源,將決定權回歸地方政府,亦屬合理的決定,但各縣市政府是否要回溯,選擇何時回溯,皆是一門學問。若能利用這些稅收回饋公共建設及社會福利,讓民眾清楚增稅流向,給人民更好的生活品質,在稅收與民心之間取得平衡,才是全國上下一致肯定的作為。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