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中研院經濟所最新研究顯示,去年台灣生育率僅1.065%,長期下來恐陷入『又少、又窮、又老』的尷尬處境,並影響國內的財政稅賦與經濟發展,2.1%的生育率才能維持人口的均衡發展,但台灣生育率已長達30年低於2.1%,人口紅利不久後將消化殆盡,呼籲政府應盡快端出有利政策。
在少子化對經濟的衝擊效應浮現之前,大專院校早已飽受生源不足的困擾,除了祭出誘人的入學獎勵苦撐待變外,不少有財團作為後盾的私立大學也積極拓展副業挹注收入,以維持學校經營,如金典集團投資興辦的台灣首輔大學(原致遠管理學院),依憑集團在觀光商旅業的豐富經驗,祭蓮潭會館後,醞釀將產學版圖拓展至小港機場的過境旅館,搶賺觀光財,補貼大學財務。
私立大學努力生財之餘,也讓人質疑既然興學不善,繼續咬牙對教師、學生而言不見得是好事,何不乾脆退場?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明言,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招生不易的私大決不會善罷干休。
當初為了獎勵辦學,給予私立學校在校地取得上諸多方便,農、林、山坡地變更程序較容易,部分私校也長期低價租用國有地,進而在標售之中占得先機,然而隨著都市開發擴張與房地價格飆漲,部分學校藉縮減校地為由,再將多出的土地變更釋出,獲得可觀利潤,也讓財團對入主私校董事會磨刀霍霍,辦學成效顯著與否,便不再是重點。
不過因法規限制,私立大學想將整片校地出脫獲利是不可能的,若私校退場只能選擇將校地捐贈國有,或是轉型為性質類似的文教與社福機構,如此以來便無利可圖,因此前幾年內政部一度欲研擬放寬校地回饋機制,讓董事會可分回6-8成的校地,所獲利益用來補償師生,讓受少子化影響的私校能逐步退場。
此舉引發社運團體強烈不滿,認為如此一來形同鼓勵財團擺爛辦學,坐等退場時的不動產利益,甚至會助長有心人士惡意入主董事會,進而取得校地買賣利益的劣行,討論因此不了了之,私校仍然不願認賠殺出,要想增加收入,只能以在體制內拓展『附屬機構』、『實習飯店』等,直到真的逼不得已時才願意退場。
在少子劣化國家經濟之前,對私立院校的『經濟衝擊』已表露無遺,然而在懷璧其罪的校地爭奪戰中,不論是政府或董事會哪一方得利,最終受害的,都是被視為談判籌碼的學生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