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高房價 敗也高房價!台灣社宅政策仍待修正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此次選舉和過往幾次最大不同點,就是高房價相關議題成為討論焦點;而這當中,又以只租不售公營社會住宅為代表。然而對比日本經驗,再回頭看台灣近五年的推動結果,其實台灣社宅政策推動,仍有亟待修改導正之處。


說到高房價引發的社會運動,大家應該會想到10/4露宿帝寶,25年前無殼蝸牛運動進化版之巢運。其實該活動結束後,巢運後續仍有動作,本月他們就規劃舉辦兩場社宅他山之石經驗分享,13號先分享的是日本經驗。

二戰後日本就在公有地(該國通稱團地)興辦大量公有出租住宅,目前全日本住宅存量中出租公宅比例約4.5%,大城市如東京、大阪人口更多且密集,因此社宅比例更高,以巢運相關人員稍早參訪的大阪府為例,就達7.5%;如果只看租房市場,比例更高達1/4。事實上,日本公營社宅不只有公家全權興辦,近年還有UR(都市再生機構)等住宅法人之半官方,甚至民間組織參與興辦及管理。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日本早期公宅政策是以增加存量為目標,但如今該國面臨人口結構少子、高齡化,因此近年更積極導入民間社會企業力量,進行空屋之轉介經營,甚至將其整裝修繕,以期符合身心障礙弱勢或高齡人口對居住空間的特殊需求;同時更融入社福照顧相關概念,因為他們相信,讓人安居後,很多問題都解決大半。

的確,這就是所謂安居才能樂業的道理,是日本公營住宅政策的重要精神及出發點,意即對人們居住需求或權益的尊重與保障;這可能和日本戰後一段長時間由美國佔管,目前日本憲法也是由美國人制訂有關。台灣人口及社會結構雖然也和日本相仿,近年推動社宅也或許小有成績,但出發點卻不盡相同,更因此產生諸多困境及盲點,可謂『成也高房價,敗也高房價』。

巢運兼社盟副召集人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就無奈表示,近年台灣社宅政策能夠動起來,確實始於高房價民怨,但也一直陷入周邊居民擔心房價下跌之避鄰效應,相關論述也無法跳脫財務或市場面思維,但更深層的問題,仍在官方推動此項政策的預設目標上。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呂秉怡認為,就目前雙北市推動現況,到六都候選人相關政見,都強調「青年」社宅,代表的是官方辦社宅,不但形式上青年優先,而且實質就是要拉攏年輕族群(選票);這的確和歐美或日本,以保障照顧相對弱勢者居住需要為出發點,有相當程度落差。

也因此,目前台灣社宅相關政策上,社福相關體系如衛福部根本沒有介入。呂秉怡擔心如果社福相關部門不能及早適時加入討論甚至參與規劃,到時社宅蓋好,很可能又不符老年、身障等弱勢者需求,而且房子蓋好短期內不可能重建,硬體設備要整修又要花一大筆經費。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則認為,目前扭曲的社宅實踐,如果不能及時拉回正軌,以台灣人口高齡、少子化速度世界第一的現實推測,台灣的居住問題將迅速惡化;到時將不只租不起、買不起,而且是買到、租到的也不符需求!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