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痕跡「偽報導」 恐成未來房產行銷主流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現代商業行為中,行銷是重要一環,房市也不例外;而除了一般各類廣告外,置入性行銷也成為近年主流之一。不過,過往這是在電視媒體較常見;因為新聞片段時間短,夾雜在一般報導中,較不易查覺。但放在紙本媒體如報紙或期刊,則閱讀者較容易分辨,因此一般都會另以排版形式有所區隔的廣編稿來呈現。

近一年來政府拼選舉、用力打房,造成買方觀望、交易量萎縮,因此業者的促銷手段已愈來愈多;如價格上的廣告戶低單價、低總價,工程零付款,低首付、低自備,買屋可抽獎或贈裝潢、家電,甚至黃金、汽車等等。

然而,以上手法對某些消費者來說,效果仍不夠大;有些人仍重視地段及增值潛力,有些人則是實用取向。因此回歸強調最基本的地段及產品力,還是必須的。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只不過近年房市供給量大,如何脫穎而出,就成了房市業者重要任務。而除了一般老王賣瓜式的廣告外,不直接介紹產品,而以品牌、規劃概念或區段前景為題,較不著痕跡的置入行銷或偽報導,就成了近期愈來愈常見的房產包裝行銷術。

像近年水果報每到週休二日,或自由時報每週六加刊的一整落少則四大張,多則十餘張的房產專刊版面,就都屬於這種形式;通常會以業界消息稿或某特定主題為頭條故事,但其他篇幅則還是置入行銷廣編文。

還有,最近竄起的房產刊物富比士地產王,不但標榜跨領域整合行銷,還另發行所謂『TOP1報』;第一期類似夾在六大報內附送的方式,內容則和上述的週六房產特刊類似,不過第二期則縮成僅一張,而且變成特定候選人的競選專刊。該刊物未來會如何運作及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不過以上形式,讀者都還算容易分辨;如果是直接放在固定的房產報導版面上,就更難察覺。近日水果報週間固定地產版,就出現整版報導有關智慧銀髮宅,表面上智慧住宅或老人宅當然是房產近年流行議題,但從其內容可研判,恐怕也有幫業者打開市場的行銷目標存在。

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近期統計及觀察,最近業者迴避選戰的意味極濃;進入11月,包含街頭看板、公車車廂或報紙廣告都大幅縮量。這當然是短期現象;然展望明年,稅改等議題仍在,2016總統大選話題可能提前發酵,還有利率走升、資金轉趨緊縮,受薪階級消費力原地踏步等不利因素,這肯定讓房市業者的競爭更激烈。據此研判,以上這些平面媒體置入行銷偽報導,應該會愈來愈常見。

而面對這麼多有些為真,有些可能是行銷目的的資訊,消費者唯一能做的還是多看多比較,透過各種不同傳媒交叉對照。況且近年虛擬媒體發達,透過這個新興媒介,消費者仍能得到不少可參考資訊。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