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Dr. Thomas Piketty)近日來台演講,提到台灣高房價壓迫年輕人,並建議我國政府應採取「累進稅率」,來逼囤房族釋出房子,才能緩解高房價問題。而財政部回應,我國稅制改革早已朝累進稅率方向前進,又強調稅基偏低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上述說法不僅把財政部自身責任卸得一乾二淨,其實也不符事實。
所謂「累進稅率」,是西方先進國家為了縮小貧富差距的一種課稅手段,意即稅率依級距調高,若收入越多、或資產越多,則課徵的稅愈重。如果把累進課稅運用在不動產,則個人名下擁有愈多房子,就必須繳更重的持有稅──即地價稅與房屋稅。
事實上,我國學者長年來不斷呼籲不動產應採累進課稅,惟財政部都視若無睹。但為何財政部卻說我國稅制改革已朝累進稅率方向前進呢?這乃源自於兩項,第一是調高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
雖然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調高至1.5%至3.6%,但財政部卻未定出明確級距,且最低稅率僅調高0.3%,意義並不大,而各縣市政府也多不願採累進稅率。其實,財政部大可在修法時,明文訂定房屋棟數與稅率級距,但財政部不願如此做,現在卻回頭把稅基偏低的問題推給地方政府。
財政部又稱,調高房屋稅與房屋稅稅基(評定現值)的權責在地方,房屋稅過低的問題,責任應在地方政府。但問題在於,我國房屋評定現值已逾30年不動,原權責就在財政部身上,財政部直到今年下半年,才把調整房屋評定現值的權力交給地方政府。如此看來,該背負最大原罪的,仍然是財政部。
至於財政部強調正研擬「房地合一稅」,也具累進稅率精神,此說法更是不倫不類。因為房地合一稅是交易利得稅,並非持有稅,對囤房屋根本影響不大;況且,房地合一稅也沒有實質做到累進課稅。
嚴格來說,台灣不動產稅率偏低,中央與地方政府都難辭其咎,但中央更應背負更大責任。原因在於,地方政府都是根據中央所立之法令執法;若財政部覺得地方政府放任不動產稅負偏低而不做為,本就可以修法強制要求提高稅負。
但結果是,中央不願意做,就把問題推給地方;地方也不願做,就說完全遵守中央法令行事。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不負責任,就是不動產稅制長年無法改革、更是房價持續飆漲的主因;因稅負偏低,房產集中於少數人手上的情況更明顯,最後造成的就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