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不單行 商辦市場恐陷多年低迷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央行於3月24日宣布解除所有地區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一般多認為這個利多政策將有助於國內住宅市場回溫;不過商辦市場可就沒那麼好運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在三大因素夾擊之下,國內商辦市場恐陷入多年低迷,價量都難再有亮眼的表現。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分析,現今影響國內商辦市場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經濟狀況;惟有強而有力的經濟,才能促使商辦市場長紅。然而,自去年以來,台灣經濟成長率不斷大幅下修,更已有研究機構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與去年差不多,顯示總體經濟環境依舊嚴竣。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當經濟差,進、出口金額持續衰退,民間企業自然會縮減購置商辦預算、甚至中止購置計畫,直到訂單增加、人員擴充,需要更大的辦公空間為止。即使仍有擴編需求的公司,現階段選擇購置商辦的買盤也不多了,反而用「以租代買」的策略來應對。

因此,近兩年來台北市商辦租賃市場更為活絡,主要就是企業主對經濟前景信心度不足,所以寧租不買。

第二,台灣商辦市場租金投報率偏低,過去資金龐大的壽險、金融業者搶進商辦,首要目標是遠期增值利益與長期性穩定收益。一旦增值利益消失,購置商辦的誘因就顯得不足。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畢竟,出租投報率一年若低於3%,但一年價格修正幅度若大於3%,那買了也不划算;除非地段特別好、好到難以取代的商辦,如去年成交的新光三越A8館,中、長線價格依然看好,否則短線不易吸引業者購置大型商辦。

第三,房地合一稅上路之後,對境外機構購買台灣不動產所課徵稅率甚高,比台灣人買賣不動產稅率更高。重稅之下,難有勇夫,也使未來國內商辦更難獲得國外資金垂青,變成台灣人自己玩的境內市場。

更何況,國外投資機構或私募基金,投資商辦往往是長期性持有,所以投資報酬率往往是最重要的評估標準之一;而台灣商辦投報率偏低,吸引力不足,現在又有重稅逼迫,只能說慘上加慘。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展望未來,除非台灣經濟環境快速好轉,或者房地合一稅作出局部修正,否則商辦市場恐將比住宅市場更為低迷。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