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瘟疫、死亡已肆虐近三年,全球缺糧只差還沒饑荒程度;而戰爭卻近在咫尺。憂患踵至,但人們仍須營生度日,上班、上學。偶得假期,緊抓小確幸,逛街購物,堵車趕景點。生活模式一旦確立,除非出現重大變故,否則生涯依舊,很少有更易者。
住屋較稠密處,若某戶打算出售,便見房仲業務員頻繁進出。或拍照、或巡察、或訪談管理員和鄰居。而周遭住戶也不免相詢,如何開價,行情約如何,好不好賣等等。多數人都想知道,自家房屋到底值多少錢。即使不想買賣,清楚資產淨值,也是一件樂事。
因此,政府打房,看來和不賣屋的業主無關,其實還是有感覺的。三千萬行情的房子,打掉三百萬元,財產估值就少一成,躺著也中槍,何其無辜!況且房貸六成者,淨值才四成,打掉一成等於四分之一資產,損失可大了。人們感覺變窮,便節制消費,必然影響內需,阻滯經濟。
今年上半前二季,頗有否極泰來氣氛;卻又被新病毒威嚇,什麼八月、九月疫情將升溫。聽起來,似乎官方想一直掌控大眾生活,食、住、行都不得自由。外食有限制,許多餐廳內用麻煩極了,誰肯上門,大眾運輸口罩緊封,社區進出管控亦少不了。還要花大錢買疫苖,國民真喫不消。
旅行出入境開放與否?影響旅遊業和商用不動產行情。像目前樣樣事都懸在半空中,沒人可拿主意拍板,百姓如何討生活。選戰開打,政客動輒得究,開口便錯,社會既亂,政策也拿不穩,通膨持續,何時才能穩定些?政治方面十分僵硬,令人憂心之事,多不勝數。所謂亂世,不遠了嗎?
城市建地愈來愈少,水景、山景區段開發,已成趨勢。建商營造社區,近山近水,卻遠離鬧區,故而形成只是住宅區,而非生活圈。商店、診所、銀行、藥局,乃至超商藥妝店都極稀少。這類型的住家,自用車和網購,以及訂外送,成為日常生活所必需。他處遷來居住者,得適應好一陣子。
尤其捷運公車環線所不及之處,或步行有一段距離,如此皆訓練某些區段住民,必具獨立之生活張羅能力,交通問題自行應對。這種形態的住宅圈,房價是該加分抑是減分,早年眷村圍牆拆除,違建區改建公寓,舊公寓改建大樓,以至於今日之都更。生活形態改變,似無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