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今年度的『亞洲不動產學會暨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移師台中舉行,大會方面發出新聞稿指出,今年特別請到編制美國權威房價指數-凱斯/席勒房價指數的知名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擔綱主旨論壇主講貴賓。
不過,主流媒體對這項年度住宅及房地產相關的學術研討盛會顯然沒啥興趣;國內六大報唯一見報的是工商時報,而且報導重點不是研討會本身,而是4日學會記者會上,蟬聯不動產仲介全聯會理事長林正雄的致詞。
根據報導,林正雄在記者會上的致詞有兩部分;一是籌組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4日已開籌備會,預計九月底正式成立,二則是該會的首要任務,將是推動不動產稅改。
林正雄仍維持先前一貫說法及態度,認為房地合一新制針對短期交易課以重稅,甚至實價課稅,是讓交易量急凍的關鍵因素,更強調個人已繳綜所稅,因此不該再課徵(房地產)持有稅。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交易量急凍?短期交易改課重稅是原因之一,但真是關鍵因素嗎?也不能忽略央行信用管制及房價所得比過高的事實。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短期交易改課重稅讓短線炒作者暫時退場後,交易量自然萎縮;但如果房產交易中過大比例是靠短線進出支撐,這樣的市場也是不健康的。更何況多數國家地區對房產交易所得都以實價課稅,短線交易者稅率也都加重,因此說實價課稅扼殺房市(交易量),住展房屋網企研是完全不能任同。
至於持有稅部分,則是政府相關部門怠職,長期未調整該調整的持有稅基,如今一次改到位,當然讓納稅人更有感。但林正雄倡議停徵持有稅,則從稅制理論或現實面,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現階段地方政府財源有極大比例來自房產持有稅,如果到時聯盟總會真的倡議全面停徵房產持有稅,地方政府恐怕是第一個跳出來持相反意見的。
不過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適度檢討現行持有稅是必要的,惟方向上則應是自用酌減,甚至免徵,非自用甚至囤積、閒置者,則應加重課徵,這才是更健康的方向。
另外,甚至可把目前以個人或家戶為課徵單位的方向,改為以物為準則。也就是當這棟房屋確實有非營業之使用(居住)事實時,(向房產登記持有人)課徵的稅率就降低或減免,反之,當該房屋如無具體自用事實,則就該酌情加重課稅。如此一來,或許就能化解囤房稅定義上過於模糊的爭議(建商存貨則另定義之)。
說實話,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想法,就是空屋稅的概念,問題只在於政府願不願意、敢不敢做而已。而說實話,以目前高房價現象所累積的民氣,課徵空屋稅,應該是相當適當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