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稅收暴肥 居住,正義了嗎?

【文/住展房屋網】據財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各縣市房屋達746億,較去年同期增加5.4%,房屋稅收再寫下歷史新高。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隨著房屋稅收越豐厚,多數地方政府府庫賺飽飽。但稅得盆滿缽滿,當初加稅前信口開河承諾可以達到的居住正義,真的做到了嗎?

金融海嘯以降,全台房價驚人飆漲,當時諸多政治人物喊出「居住正義」口號來拉攬選票,並用此藉口大幅加徵房屋稅,聲稱加稅是為了達成居住正義。

不過,加稅後的結果,稅收確實暴肥了,但多數民眾並未感受到居住變正義了。從加稅後的市場來看,房價的跌幅並不如預期,北市下跌只有一成左右,其他縣市更少,有的縣市還在上漲。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最難堪的是,受到房屋稅暴增的影響,許多房東都漲了租金,無殼蝸牛不僅買不起房子,連租金壓力都與日俱增。但無殼蝸牛的艱熬,政府卻置若罔聞,別說租屋市場普查未做到,多數租客仍受到房東約束,租金無法正常報稅扣抵,就連中央每年申辦的租金補貼,名額也沒有增加。

至於社會住宅?就更別提了,宛如牛步的興建速度,根本是杯水車薪;即便社宅蓋得量多,其租金水準依然偏高,對薪水不多的民眾來說,還不如租中古屋更容易。

面對水漲船高的租金,政府完全不提對策,好似一副不甘己事,讓租屋族自行承受。對於想買房子的民眾而言,由於房價跌幅極小,就算想買也還是買不起,當初號稱會做到居住正義的政治人物,又該作何解釋?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事實上,「居住正義」、「加稅」都只是政治人物騙選票的手段罷了。他們明知道加稅對造成租金上揚、他們明知民眾買不起房子的另一個重大原因在於薪水負成長;但這些政治人物無能、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政策可以有效提升全民薪資水準,所以將買不起房子的所有問題,通通推給高房價,而避談薪資倒退十五、十六年的弊病。

「高房價」、「低薪」是造成居住不正義的二大關鍵因素,要達到居住正義,非得刃解這二大問題。可惜的是,政治人物在加稅戲碼演完之後,就認為自己責任已盡,也提不出任何建設性的對策。居住正義?等下一次選舉。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