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VS.程序正義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文/住展房屋網】談到民主社會,最常聽到的老生常談,毋寧就是「少數要服從多數,多數也應尊重少數」;然而台灣號稱民主社會,推動理應大家都受惠的都市更新公共政策,到頭來卻釀成人民之間的衝突?少數不服從多數,多數也不尊重少數!這是多麼大的諷刺!最近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北市府敗訴,建照自動失效的永春都更案,就又是近例一樁。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都市更新這般走了調?其實原因很多,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最主要還是官方把都更當經濟產業在拼,且因為浮濫、逾越都市計劃規範的容積獎勵,讓參與者存有不該的幻想。其實只需這樣想,這一切就是極度弔詭:都市更新完成後,原地主不但可一坪換一坪,居住硬體還有升級,結果卻一毛錢也不必付?難道天底下真有白吃的午餐?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都更案中有不同意戶(俗稱釘子戶)時,無論不同意的理由是什麼,往往就容易被扣上少數為何影響多數的刻板印象。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然以永春案來說,問題不是少數影響多數這麼簡單;事實是,程序如真像高等行政法院裁決所指,是審查過程出了問題,則住展房屋網企研室需指出,矛頭不該指向不同意戶,而應該追究(失職的)都更承辦人員,及負責審查的委員會才是!但要命的是,怎麼現在北市府副座林欽榮的相關言論,看起來卻像是站在所謂多數這邊撻伐少數?(難道少數不同意戶就不是市民?)

此外還有言論認為,這是恐龍法官判決、司法凌駕專業。但很明顯地,問題在於程序上確有瑕疵,尤其估價機制更有問題(建商操弄)。而說實話,這也是業界不說,但心照不宣的秘密;相關單位是否也該趁此機會,好好檢視這方面的問題,讓都更推動更加透明公開。

的確,柯文哲所說並沒有錯;從都市安全角度,都更有其必要且急迫性,不能因為永春案而因噎廢食。但要是因此忽略了程序的正當性,那就很可能變成呷緊弄破碗、欲速則不達,無論從文林苑或這次永春案,都不斷得到印證。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總之,永春案發展至此,再次證明關於都更推動,追求效率與程序正義,根本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交集,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政府要繼續追求、強調都更推動的效率,那麼就必須承擔類似永春都更案這樣,一切可能得重頭來過的巨大風險;要不就在過程當中,盡其所能小心把關,而且一切必須公開透明,始能通過各界顯微鏡式的檢驗,但這樣一來,當然就很可能曠日廢時,全無效率可言!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