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為解決工業區缺地問題,政府可說無所不用其極;除了廣設產業園區、前瞻計畫納入相關規劃外,最近又出新招。根據相關報導揭露,經濟部正研擬放寬將特定工業區容積提高到1.5倍,凡具綠色生產、智慧製程,且位都市化程度較高區位的工業區,廠商可申請將容積率由現有的210-240%提高至300%,最快本月下旬草案會送至行政院;初步評估,土城、樹林、平鎮及台中等10處都會型工業區將受惠。
然而,對於這項放寬,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十分可議;因為缺地是一回事,放寬容積影響層面則更廣,實在不該貿然放寬。
容許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再次強調,容積是否是公共財,若干產業界還有異議,但無可否認的則是,其代表的是一個區域開發的容受力;是故,如果該區域公共建設質量沒有增加,則實在不宜浮濫增加或容許移轉。如果真要增加,則必須回歸都市計劃程序進行該做的審議。
而經濟部提出的方案,雖然宣稱僅限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工業區,但所謂都市化程度較高,就真的代表該區周邊交通及公共建設能量足夠?還有,增加的容積及樓地板面積,乃至潛在的人員活動需求,又該如何紓解及負荷?這點請問經濟部是否真有考量到?再者,具綠色或智慧製程的產業,就真的比較不會對周邊區域造成過度負荷?
平心而論,舉凡都市更新、綠建築,甚至是重劃區大面積限時開發獎勵,過去以來,官方為了推動若干政策,或單純只是促銷土地,方式卻是凌駕都市計劃濫給容積,結果就是造成開發密度過高的都市災難;如今錯誤的事情又一再地做,好像容積不用錢,給額外容積不會有任何副作用一樣。
這樣胡搞,難怪台灣都會地區上下班時間動輒塞車、生活品質每況愈下,而且近乎完全無解;更諷刺的是,這完全就是政府自己(濫給容積所)造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