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撐腰 餘屋創新高房價崩盤難

【文/住展房屋網】據內政部公布的最新統計,105年第4季新建餘屋累計達7萬3523戶,創下近七年來新高。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雖然建商手上餘屋多,代表市場上賣壓越來越重,但在世紀超級低利的支撐之下,建商資金成本實在太低,以致於有足夠的資本能夠撐下去、與買方「比氣長」,預期房價仍會維持緩跌的格局,近年內應該見不到崩盤的機會。

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從民國99年第2季起到102年第4季期間,全國新建餘屋大多維持在2.5萬上下,波動並不大,但從103年第1季開始,新建餘屋量就明顯出現上升的趨勢,截至去年年第4季止,餘屋量已增加至7萬3523戶。

在短短二年內,新建餘屋數量暴增約二倍,這代表著房市出現二個重大變化,那就是「預售屋交屋潮」和「銷售率大降」,這與住展房屋網企研室過去的觀察結果相同。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過去多頭市場時,部份預售屋建案一旦賣超過目標成數,例如三成、五成、或者七成等目標,就會封盤不賣,等完工成屋後再賣剩下的餘屋。但問題就出在2013年前推出銷售預售屋,在成屋之後面臨房價下跌、銷售率從8成急降至3~4成,導致成屋後的餘屋賣不掉,這些賣不掉的房子就越積越多。

雖然建商手上餘屋量創下近七年新高,但因為台灣正處在歷史相對低利率環境當中,融資利率只有2%~3%,借貸成本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建商當然寧願每年付利息,而不肯一次就把房價砍個10%、20%。

其次,台灣銀行爛頭寸創史上新高,高達近十兆,銀行不怕借錢、只怕沒人來借錢,如果還款正常的建商來借錢,通常還是會借,畢竟不動產擔保品的風險低,寧使建商跑路還是可以回收多數資金。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利息低、借錢容易,建商的資金成本並不算太重,選擇跟買家「慢慢磨」、以拖待變,就成為選項之一。而上述情況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房價進入盤整修正的格局,跌得不重、卻也無力回升;修正時間拖得更長,成交量也無法立即大幅增加。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