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綜合報導】內閣即將改組,不過一般認為,目前主導都更條例修法的張景森政委,續留機率甚高,甚至不排除升任。由此看來,目前主要以提高同意門檻為核心的都更修法,大概方向不會有什麼變化。而北市副市長林欽榮4日召開記者會,則提出北市府對條例修訂的建議;不過隔日相關報導,卻都把焦點放在林脫稿痛批中央修法方向,是自我(公權力)閹割上。
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如談公權力介入或是否限縮,對象應是所謂公辦更新,林欽榮自己的確也如是說。然而,目前真正成案的公辦案例根本寥寥可數,現階段大多數都更案都是私領域整合,有些甚至就只是拿免費容積的協議合建,且很多其實無關公益,無公權力介入的合理性存在。因此整合者因為同意門檻必須拉高而跳腳,這並不難想像;但如果地方官員也跟著喊急,心態就真的可議。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先前已多次分析,無論從修法出發點到實際作為,政府總是把都更當做拼經濟、拼產值的途徑、工具,而不是改善都市容貌或居住安全的公共政策;難怪今天中央為避免爭議不斷,想把同意門檻拉高,『林欽榮們』比開發商還氣急敗壞。如此這般,目前進行中、也仍有不同意戶的大同區斯文里都更,只怕到了開工那時,還會發生事情。
林欽榮說,中央目前修法方向形同閹割國家權力,讓政府只剩(施捨)容積率的工具,更讓(不同意戶)誤以為實施者賺了大錢。但諷刺的是,多數民辦更新實施者到最後,確實因為容積獎勵而賺很大;甚至原地主普遍存在免費一坪換一坪的錯誤認知,不也是政府自己捅出來的蜂窩?
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建議,『林欽榮們』現在該做的不是大放闕詞,而是公開宣示收回(免費)一坪換一坪的錯誤政策或承諾,接著真正從都市或建築安全的角度,要求所有一定屋齡以上建物盡快進行結構安全檢查,再劃出有高度可能危及公眾安全、必須盡快進行重或改建的建物或區域,這時候,公權力也才有介入的正當及合理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