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隨著蛋黃區房價有感下修,房市開始出現一個詭異的現象,那就是不少蛋白區、蛋殼區的建案,開價竟比位在蛋黃區的個案還高,這種「地段差很大,價格無差別」的情況,在北中南都會區都可看見。
先看到大台北都會區,尚無捷運議題、處都會區最外圍的八里,新案都要價18萬/坪以上,多數建案更要20萬/坪以上才肯賣;但淡水河彼岸有輕軌題材、交通往來相對便利的蛋白區淡海新市鎮,整體行情不過20萬/坪出頭,中後段建案甚至還有16-19萬/的低價,相形之下,蛋殼區八里的房價顯得水分十足。
來到桃園也是一樣,都會區核心的中路重劃區,現今建案平均行情才26-28萬/坪左右,但往更外圍走到了龜山、青埔外圍等地,新案單價也都開上了20多萬,房價似乎不因地段落差而有區別。
到了中南部,狀況更離譜,最近屬台中都會區最外圍的南投草屯,竟有建案開出20萬/坪高價,比位在原台中市區的北屯還貴;高雄市也不遑多讓,最精華的農十六、美術館一帶,都已可見下殺1、2字頭的新案,但較外圍的楠梓、鳳山等地,卻屢屢出現價格與精華區低價案差不多的高價個案,使得市場行情愈來愈混亂。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面對這種蛋黃區價格比蛋白、蛋殼區還便宜的情況,消費者的觀念應該跟著調整。過去民眾總認為愈外圍的地方,房價愈便宜,因此找房子就很直覺的往蛋白區、蛋殼區搜尋以精簡購屋預算,但現在蛋黃區房價下修後,價格已相對親民,所以消費者如今大可放膽走進蛋黃區案場,鼓起勇氣嘗試議價。
平心而論,蛋黃區地段佳、機能好、建設成熟,房市基本面確實是蛋白區、蛋殼區所無法比擬的,若有機會用相對低的價格根留蛋黃區,當然得好好把握,未來還有增值利益可期;若花跟蛋黃區差不多的錢買在蛋白區或蛋殼區,增值空間基本上已被稀釋,等於現買現虧,故消費者應掌握時機,多多在蛋黃區耕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