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人口微增房價大漲 說明價格虛胖

【文/住展房屋網】日前媒體報導指出,高雄二線地區如橋頭、仁武及大寮等地,近5年來房價大漲至少6成,但人口成長的幅度其實不高,除了仁武5年來多了逾5000人的增幅較顯著外,大寮5年僅增加千餘人,橋頭更只多不到600多人,平均每年增加的人數,簡直比日本製造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對於人口增幅遠遠落後於房價漲幅,當地房仲解釋,是因蛋白或蛋殼區受重大建設帶動所致,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種欠缺真實剛性需求支撐的非理性房價漲幅,其實是炒作而來的虛胖。

因為上述三地所謂的重大建設,不外乎是重劃區的開發,除此之外,高雄郊區其實並無太多重大建設;唯一可算是房市大利多的,大概只有高雄捷運而已。不過高雄捷運橘、紅兩線主線早在2008年就已通車,對房市的帶動應該早已反應,因此要說近5年高雄郊區房價暴漲來自重大建設加持,說服力稍嫌不足。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再從供給面來看,這5年來,橋頭、大寮與仁武釋出的量還真不少,橋頭的高雄新市鎮與仁武各重劃區,甚至一年就有超過千戶量能浮現,就算每戶只住一個人,每年也得至少增加千人以上才能消化供給;從人口數據來看,除了仁武有足夠的需求代謝供給量外,橋頭、大寮都供過於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地房價仍大幅上漲,實屬不合理。

在高雄市中心房價開始回測1字頭的情況下,大寮、橋頭等外圍地區,新案價格不僅沒跟著降,反而還持續往2字頭邁進,論題材、機能與交通,郊區房價表現都不應該強過市區,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房價遭有心人士刻意炒作。

4、5年前適逢房市景氣高點,高雄市中心的農十六、美術館等地,房價一度衝上3、4字頭,加上市府力拱亞洲新灣區,因此甚至浮現比照雙北的豪宅價;但當時外圍郊區仍處於1字頭起漲點,投資門檻低,故吸引許多投資客前進二線地區炒作謀利,導致房市基礎不如市區強勁的外圍地區房價墊高,最終造就了富含水分的房價。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因此,現今前進外圍郊區購屋,無疑是用跟市區差不多的價位,買進地段、生活條件相對差的房子,等於接下炒作者的尾刀現買現套,一旦投機客抽手,當地房市在欠缺剛性支撐的情況下,價格水分將被蒸發,呼籲購屋民眾務必審慎思考。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