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全國第一個由官方「撩下去」親自整合的公辦都更案──斯文里三期整宅都更案,終於在5月18日開拆。在開拆之際,不同意戶仍堅拒接受市府都更條件。雖然反對戶持續抗議,但社會上聲援的聲音卻不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是因為從「文林苑」一路以來至今,社會對都更釘子戶的同情心被耗盡,到頭來發現理想是空的,最後只是利益喬不攏,都更反對戶很難再引起民眾共鳴。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過去有數件都更案爭議案中,都牽涉到「強拆」的敏感議題,包括「文林苑」、「龍腦都更案」、「長安西路都更案」、「永春都更案」,以及到最近的「斯文里整宅都更案」。
回顧「文林苑」強拆事件,社會聲援聲音、力量發揮到最高峰,輿論更一片譁然,指責當時由郝龍斌領導的北市府圖利建商。但此後,隨著王家內部出現不同意見、與建商妥協,並分回五戶之後,民間對都更釘子戶的看法丕變,同情的聲浪快速退潮。
因為民眾逐漸發現,都更釘子戶的問題,大部份還是在於利益談不攏,如「文林苑」、「龍腦都更案」、「長安西路都更案」、「永春都更案」,通通都傳出屋主開出天價的傳聞;錢,反而成了都更的關鍵,至於「房子感情」什麼的,都只是次要或堂而皇之的藉口。大家賣命挺身替釘子戶抗爭,最後得利的還是釘子戶。
更有甚者,部份釘子戶本身就是多屋族或投資客,在面具被拆穿之外,當然也無獲得民眾同情,更不會費力去聲援。在一連串的都更案爭議之後,民眾對於都更強拆反對趨於冷靜,這也是斯文里都更案反對戶無法獲得聲援的主因之一。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釘子戶說穿了就是想要多分一點坪數、多拿點錢,這其實並沒什麼不對,因為大部份都更實施者也是為了賺錢;如果說住戶貪,那建商也是貪,兩邊都是為了自身利益而產生衝突。但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卻打著「居住正義」、「人權」這種美化的名目,久了還是會被看破手腳,當然得不到大眾的認同。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www.myhousing.com.tw;《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