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是國家保障人民居住權的必要政策,但我國推動社宅的起步甚晚,一直到前幾年,房價飆漲到全民發怒的地步,官方才開始把社會住宅當成一回事。
由於社宅或多或少會稀釋部分購屋需求,降低房市的炒作力道,且許多規劃作為社宅的公有地頗為精華,讓開發商覺得拿來蓋具社福性質的社宅太過浪費,因此該政策向來不太受房地產業者待見。
可是近來卻有一些地產大咖對社宅燃起興趣,如有南霸天之稱的義联集團董座林義守便表示,若政府許可,他也想蓋社會住宅。只不過林董想蓋的社宅並非只租不售,而是「可租可售」;若想法成真,將以每坪15萬為目標,在義大世界旁的30公頃土地打造優質住宅區。
企業想蓋社宅,義联林董並非先驅,具官股性質的中華電信,早在今年年中就表示將在閒置土地建置社宅,準備樂當包租公;但與中華電信的租賃目標不同,林義守想蓋的是可售型社宅,這讓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感覺箇中或許別有用意。
首先,林董事長可能沒有全然了解社會住宅的意義。社會住宅乃是具強烈公益性質的國家社福政策,為落實政策的公益性,並導正過去買斷式國宅流入市場引發炒作弊端,因此社會住宅乃是「只租不售」,也就是說,根本不會存在「可售型社宅」這種東西,所以林董事長想蓋的,充其量只能說是「企業版的合宜宅」。
由於多數國人對社會住宅的概念仍不全面,因此民間企業將市場房說成是社會住宅,恐混淆民眾的認知,同時也有扭曲社會住宅社福本質的疑慮,故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民間企業不應把社會住宅一詞,當成一般市場房的美化包裝術語。
既然林董事長想蓋的「可售型社宅」,本質就是市場房,那就不宜尋求政府的協助,因為市場房乃營利私產,不具公益性,既然沒有公益性,自然也就不應拿公眾資源助其開發,否則將衍生圖利財團、以國家機器炒房炒地的質疑,並讓社會住宅的聲名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