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日前有媒體揭露,台北市社會局竟然引介低收入戶入住(承租)萬華某處不到20坪的住房,不僅如此,這20坪還又再隔成六個小房間,不僅空間狹小、隔間材料只是薄薄的木板,環境更是髒亂,且無任何消防設施,完全就是香江蟻居翻版。此消息一出,當然引發外界議論,甚至撻伐。
對於這樣不適切的作法,北市社會局長陳雪慧坦言,僅1.5坪租金還要4200元確實太貴,遑論居住品質甚差。但她強調,此案例只是暫時引介,主要是平宅尚在改建,之後會協助(案主)尋找合適居所,未來也計畫和民間業者或團體合作,協助弱勢戶找到最起碼的居住環境。
只不過,電子媒體更早就揭露社會局相關人員,可能是不小心透露的說法,表示這些弱勢者『應該也已習慣這樣的環境』;如此心態,無論是無心之言,或根本是既有觀念,都極不可取。
不過,住展房屋網企研室也不是要替社會局講話,社會局這般作法當然不妥;然反過來說,現在一般租屋市場,別說台北市,就連其他地區,只有一個月4200元預算,的確也真是找不到什麼像樣的居住空間。就更別說,無論顯性或隱性,台灣的居住市場存在相當嚴重的居住歧視;就算有足夠預算或有官方補助,多數低收入戶恐怕一樣還是租不到像樣的房子。
然而這樣的惡劣現狀,仍不該是官方可便宜行事的藉口;尤其,這正再度凸顯目前北市公共住宅租金訂定,乃至政策方向的矛盾。
無可否認,公共住宅一項非常,甚至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社經弱勢者最起碼且符合相關規範(住宅法規定)的居住空間。然以現在公宅的租金訂定方式,社經弱勢大概十之八九仍租不起。如此這般,就算有再多保障額度,也是枉然!更莫怪社會局,只能幫弱勢者引介到如此惡劣的居住環境!
就更別說柯P稍早打算用包租代管或逼出空屋等多元方式,『補足』期原有的公宅支票;然試問,無論包租代管或逼出空屋,又有哪一項能真正保障弱勢者的居住需求乃至權利?答案你知我知,但似乎柯P傻傻裝不知!
弱勢者承租公宅,不該用市價的幾折或百分之多少來訂定,而是根據承租人的經濟能力;這在其他推行公共住宅多年的國家,是理所當然的設定,在台灣卻是空想。如果承租弱勢者一個月真只能擠出4200元來租屋,官方單位仍得概括承受;公共住宅本來就不是以營收,或財務損益平衡為考量。上述事件曝光後,北市都發乃至各縣市相關單位,真的必須盡快修正弱勢者承租公宅的租金訂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