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從農曆年前後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延燒了近一季時間,其影響層面之廣及大,確實是事前難以想像的;儘管現在看似緩和,但相關專家多認為,這隻病毒很可能會和流感一樣,在可見的未來之內繼續存在,影響人類的生活及社經發展。
那麼這個21世紀目前為止最強大的傳染病,是否也會改變房地產商品的型態或概念?一般認為,如同發生地震後,耐震建材或結構會一時成為營建顯學一樣,無論17年前SARS或現在的新冠肺炎,也都在房市商品端中吹起一股防疫風。
不過相較於強調耐震或建築結構安全,近期自詡有防疫效果或規劃的建案,其實沒有想像中多;就目前來看,大概只有一些市郊的別墅透天產品,會利用所在環境條件強調健康概念,又如喊出南港天價的「世界明珠」,則強調使用室內換氣過濾設備等建材配備,來達到所謂的防疫效果。但說實話,這也只是業者自己單方面標榜,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來衡量其真偽。
因此很顯然,防疫概念之所以沒有被房市業者拿來當作行銷工具,很大原因其實是,相較於這幾年竄起的綠建築、智慧建築或是耐震建材配備,防疫或公共衛生顯然是更為專業,甚至深奧的領域;尤其前面幾項,甚至還都有官方認證標章,相關建材配備發展也相對成熟許多。
尤其,要真正成功對抗看不到、無孔不入的病毒傳染源,並不是只要在自宅裝了多少過濾或防護設備就算數,而是公共環境必須同時達到一定標準;如公共衛生下水道接管率,甚至是自來水管線是否定期清淤等等。否則家裡設備再怎麼先進,要是外在環境條件惡劣,也是無濟於事,畢竟一般時候人們不可能足不出戶。
就以上這樣的標準來看,就算短期台灣防疫成績斐然,但待疫情緩和後,還是有很多必須要補足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