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炒房亂象不斷現形,中央無論是撂狠話、假動作、還是真查緝,總之已經被逼得開始得做些什麼了。去年通過被稱作是「閹割版」的實價登錄2.0,內政部在這次風波中,終於又允諾要再次修正,將做到「門牌揭露」及「預售屋即時登錄」,內政部長花敬群日前表示,此案將在三個月內送立院審理。
然而,再次修正過後的實價登錄2.0真的沒有問題嗎?事實上,日前便有業者出面指出實價登錄中,預售屋即時登錄可能會有的弊病。也就是,預售屋價格提早揭露,可能成為有心業者設定「定錨價」的溫床,透過首賣幾案登錄高價,有心業者可以有效將行情拉高。
這麼做的前提,當然是有心業者必須找到買家用高價買到房屋。對於一般大眾而言,當然沒有人是願意當冤大頭買高價的,那麼,業者能使用的手段,就是和特定對象做假交易,先以高價簽訂預售屋定型化契約,登錄實價墊高房價後,再事後取消交易。
實價登錄2.0草案有規定,契約的變更也要揭露,因此應該可以在事後找到那些開始簽訂高價契約、並於後來取消交易的案例。但有心建商取消交易,大概也要等到整批建案完銷才會行動,不知情的民眾卻也早已落入圈套,將業者刻意墊高價格的物件買完了。
契約變更的揭露容易做到,但未來揭露的結果,若真有透過實登2.0墊高價格的情事,該如何訂法、查緝、裁罰,其實才是最難的事情。畢竟想用高價簽約、解約是個人的自由,有心業者遊走模糊地帶,政府只好訂定更周延的配套措施。
最後,信任實價登錄制度,買到高房價的民眾,事實上才是整個生態系中損失最多的人。民眾若要避免落入陷阱,也不妨參考《住展》雜誌每期的「購屋漫遊」單元,當中除了業者的開價,更有專業人員估算出的建案行情。將專業資訊納入考量,才能有效避免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