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百貨群雄並起

房市取財有道

未來二年內,全台有三十座以上百貨將開幕,
不僅百貨業者持續展店,知名建商也來插旗。
當百貨業邁入戰國時代,房市將出現哪些變化?

百貨群雄並起

房市取財有道

未來二年內,全台有三十座以上百貨將開幕,
不僅百貨業者持續展店,知名建商也來插旗。
當百貨業邁入戰國時代,房市將出現哪些變化?

搶攻疫後零售市場
建商錢進百貨

文/成采錡

對於百貨業而言,今年的母親節檔期很不一樣,前有政府普發六千元現金,後有室內口罩令再放寬,因此早在四月,各家百貨商場便陸續公布母親節優惠方案,出招吸引消費者目光,催動買氣。

業者士氣高昂,不是沒有原因。經中華民國購物中心暨商業地產協會統計,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報復性消費,二○二二年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的年營業額創下歷史新高,一口氣暴增至三九四六億元,年增率達一五.一八%。

中華民國購物中心暨商業地產協會秘書長陳奕賢分析,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主要營收來源依然為衣著及服飾配件,疫情嚴峻期間國境封鎖,則讓國內精品銷售創下佳績。此外,新開幕購物中心如台南三井Outlet、高雄SKM Park Outlets等,同是拉高營業額的功臣。

陳奕賢指出,「對零售業而言,土地規模很重要。」

除提高國內奢侈品銷售額,疫情也改變多數民眾的消費模式。商研院人工智慧服務綜合研究所所長范慧宜指出,「人類的消費習慣要改變相當困難,但一旦有外在因素限制消費者行為達六個月以上,人們的消費習慣就有可能出現變化。」

由於疫情期間大量消費者優先使用網路購物,原本不做線上銷售的品牌業者,紛紛利用LINE等工具接觸VIP客戶,並架設官網、APP、YouTube頻道等平台來宣傳產品,以維持銷售業績。
百貨公司中的餐廳業者,則開始和外送平台合作。陳奕賢提到,疫情使業者加快數位轉型步調,如結合外送平台,並架設專屬零售電商平台,進攻「零接觸商機」、「宅經濟」,整合虛實通路,創造新收入來源,挺過市場寒冬。

而在電商搶食市場等因素衝擊下,百貨公司扮演的角色,也從銷售通路,逐漸轉變為可提供消費者互動、體驗的場域,讓周邊住戶擁有多元日常休憩選擇,進一步增加區內住宅對購屋族的吸引力。

重回疫前榮景 百貨業展新店

步入後疫情時代,百貨業者重整布局,部分小型百貨熄燈退場,中大型百貨則積極拓點。根據《住展雜誌》彙整,全台超過三十間新建百貨商場,預計在二○二五年前開始營運,從國內百貨業知名品牌遠東SOGO、新光三越,到來自日本的三井不動産,都有新店將開幕。

疫情嚴峻期間國境封鎖,使國內精品銷售額明顯成長。

進一步觀察新建百貨商場分布,除了位於市中心精華區的台北大巨蛋遠東SOGO CITY、台中七期誠品生活台中市政旗艦店,沿著軌道興建的百貨也不少,如新北捷運三重站聯開案CITYLINK三重店,以及位於台中高鐵特區的富旺複合式商場等。

此外,複合型的百貨商場也越來越多,其中一樣態為低樓層為商場,中、高樓層規劃住家或辦公室單位,如規劃有豪宅、商辦產品的『世界明珠』,將由微風廣場進駐經營超市、餐廳等。

陳奕賢指出,「購物中心就是商業地產的一環,而商業地產的混合使用相當常見。」如信義計畫區中的台北一○一,便同時規劃有辦公與商場空間,完工在即的台北大巨蛋,則整合球場、商場、影城、飯店、會展中心等設施。他也提到,「對零售業而言,土地規模很重要」,建築單層面積大,百貨商場發揮空間也較大。

建商深耕在地 有利商場經營

這讓不少土地庫存豐沛的不動產開發商,選擇將事業版圖擴展至百貨業,知名建商如忠泰集團、豐邑機構等,也都在近年加入商場開發行列。針對異業切入百貨零售領域,范慧宜樂觀看待,業者將能跳脫固有框架,以不同的經營思維,帶給消費者新穎的消費體驗,且開發商經營房地產市場多年,清楚區域消費族群樣貌以及流動人口結構,有利百貨經營。

像忠泰集團在深耕多年的台北大直地區,推出集團旗下首家百貨商場NOKE忠泰樂生活,鎖定中高所得消費族群,以大型選品店為概念,引入蔦屋書店、極光冰場等主力店。豐邑機構則在大本營竹縣竹北,籌備有FUNLIFE豐生活購物中心,從年輕族群及小家庭的需求出發,引入主題影城及異國餐廳。

「百貨公司的使命,是找到對的物,在對的時間,推薦給對的人。」范慧宜指出,「品牌組合」是百貨業者需具備的關鍵能力,因應電商搶食市場,業者可從整合虛實通路、提供多元化體驗、客製化精準推薦等面向切入,提高市場競爭力。

陳奕賢提到,對商業地產開發經營業者而言,管理標的是空間租賃、人潮及消費者旅程,因此,業者投入商場開發前,需釐清三大問題:購物中心採取哪種定位可吸引人潮?引入哪些品牌可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如何安排消費者的購物旅程、提高顧客忠誠度?

百貨商場選址 看流動人口數

要吸引人潮,交通便利是要素之一,專家指出,零售商業地產選址看的不是常住人口,而是流動人口的消費力道,如林口三井Outlet、青埔華泰名品城,除服務當地人口,也吸引大台北地區的消費者來訪。

那麼,新百貨商場開幕,會帶動當地商圈店面租賃市場需求嗎?陳奕賢指出,大型商業設施如百貨公司、Outlet等,因為能帶動龐大商業能量,被不少品牌業者視為快速拓點的最佳選擇,因此當越來越多購物中心開業,沿街店面的角色存在被取代的可能性。

范慧宜表示,「百貨公司的使命,是找到對的物,在對的時間,推薦給對的人。」

除店面產品需求可能受影響,住宅產品也會因為購物中心設立,出現噪音、光害,及周邊停車不便、交通壅塞等問題,影響民眾生活品質,不過經研究發現,設置購物中心的負面外部性,往往可以被正面外部性抵銷。所謂的正面外部性,包括便利的零售、娛樂及餐飲服務等。此外,車站、商場共構的開發型態,也讓周邊不動產將同時具備完善生活機能與便利交通等條件,進一步拉抬房價。

以桃園青埔特區為例,捷運高鐵桃園站、華泰名品城一帶,目前銷售中新建案行情介於四○萬元至五七萬元/坪,遠高於捷運桃園體育園區站及領航站周邊行情。

而消費者需了解的是,百貨商場開發對房價的影響程度,會因為區域發展成熟與否、房價水準高低而有差異:比起開在台北東區的新百貨,台中海線新購物中心對當地房地產市場信心面的影響更為明顯。

若民眾希望佈局未來商業機能強盛區,選擇購屋標的時可優先考量交通便利性,因為百貨商場選址時,會將「區域流動人口的消費能力」列為評估角度。


總編輯/徐珍翔
文/成采錡、朱福山、陳曼羚、施絢傑
攝影/羅劍明
設計/鍾宜珊
數位媒體/張寧育

488期《住展》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