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發哥談好宅》好宅周圍環境品質這樣看

文/戴雲發

現代受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生活步調越來越快,一般僅能遮風避雨的住宅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對住居環境的追求,從建築外觀、周遭環境到內部品質已逐漸受購屋者所重視,因此檢視建築體的美醜與好壞,不能光看單一建築體的外觀設計判斷。其實可從最基本的幾項要點來審核該建築是否為一棟好建築,例如建築外觀是否對稱、外牆建材材質、風格與色調、日後維護便利性等,在這類基礎建構下,後續再發展其他多樣化造型表現,將能使該建築創造更豐富的外觀表情,帶給居住者不同的評價與感受。而評估一棟好宅其周圍的環境品質,可從以下五個方向來參考。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可利用綠樹造景,使視覺美化避開原無法掌控的周遭環境景觀。(圖由龍寶建設提供)

建築具備充足的採光及通風

採光與通風的問題關乎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因此在量體配置規畫初期就必須慎重考量。舉凡周邊建築的密度所造成的棟距問題、基地南北座向的問題,乃至於微氣候所造成的強風現象或是西曬問題,都是設計時必須綜合考量的課題。除此之外,善用一些景觀綠化的手法,以優化基地的生態與保水也是一種很好的觀念。

出入交通動線友善且便利

出入交通牽涉到的是居住的安全問題,關係到住戶進出、行人經過,與行車安穩等考量。在挑選房子前建議先開車、騎車及行走並繞繞建築周圍,感受出入交通動線是否友善便利、是否隱藏著其他風險?譬如在一五米以上的大馬路行車速度皆快,建築物如果座落在此類馬路旁,特別在進出上要多加留意安全,而從大馬路轉進巷弄間的行車速度則會放慢,在人車進出上將會比較安全許多,但巷弄街道過小,也要留意通行是否方便。另外,也可以注意建築是否設置足夠的緩衝空間與警示設計,避免任何的盲點與視線死角,並且加進智慧化管理系統與良好的照明設備,確保人與車之間達到和諧共存的關係。

附近是否有噪音來源
影響日常生活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一般購屋者在選擇住宅時,像是大部分上班族、通勤族、外食族等則會優先考量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好的區域,但往往這樣的房子也會有相對噪音及空氣汙染兩大缺點。

噪音問題往往是都市地區很難避免的一環,其來源不外乎從公共交通、人群密度高的公共場所所產生的自然噪音,或是噪音源在建築物外牆之間來回反射所產生的殘響效應。這時可以查看建築是否有設計相關吸音與隔音設備,層層過濾的方式減緩噪音對居住品質的衝擊,以大幅降低噪音帶來的干擾。另外,民眾在挑選時,也可分別在白天與晚上對四周環境噪音觀察。

大樓進出動線涉及住戶安全問題,可觀察大樓交通動線是否友善便利,設計規劃時亦需留設足夠的緩衝空間及提醒設施,加入智慧化管理及充足照明設備也是不錯的選擇。(圖《好宅聖經》)

周遭環境是否有嫌惡設施

人具有五感天賦,生活情緒總會受周邊的環境影響。挑選好宅的起步,會是從適合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機能環境為基準,大致上分為食、衣、住、行、育、樂等項目作為評估考量,然而沒有一塊基地是十全十美的,尤其在建築密度偏高的都市地區,往往會看到一些無法掌控的基礎設施,譬如電線桿、變電箱、高架橋,甚或遠眺時避不開的公墓等,這些較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在買房子時不可不注意。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建築物地勢較低恐造成淹水,需相應防範措施

「災害潛勢地圖網站」提供民眾查詢該地區災害潛勢比例情況。(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近年來極端氣候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以瞬間豪大雨所產生的都市積水問題,特別讓人擔心,地勢低漥地區更容易發生淹水情況,例如河岸、溪岸旁或是鄰近海岸區等,這些地區多半地勢較低、坡度平緩,甚至與海平面高度相當,一旦遇到颱風或是暴雨氣候,不但影響出入,相關公共設施也會停擺,嚴重更會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大幅影響居住生活品質。建議消費者購屋前可先至「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潛勢地圖網站」查詢,搜尋颱風、淹水等關鍵字,了解曾經是否有淹水的情況,後續是否有改善,都可以納入考量。

若新建築在建造設計之初,若能夠全面性掌控這些基地周邊的問題,便能在設計配置時妥善調整建築坐落的角度,並規劃相對應的設施,避免民眾入住後,環境品質受到影響。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