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與設計不是只為了現在的流行,而是要能面對未來50年的挑戰。──呂玉玫
「你會願意為一間只住幾年的房子,花大把錢去裝修嗎?」
邑舍設紀的創辦人呂玉玫,在訪談的尾聲拋出反問。
但她並非要挑戰現今快速消費的裝修文化,而是想喚回一個簡單的初衷,家,是要住一輩子的地方,不應輕率對待。
文/李科諺 圖/邑。舍。設。紀。
「你會願意為一間只住幾年的房子,花大把錢去裝修嗎?」
邑舍設紀的創辦人呂玉玫的設計理念並非要挑戰現今快速消費的裝修文化,而是想喚回一個簡單的初衷,她始終認為,家,是要住一輩子的地方,不應輕率對待。
從「頭」開始的養成
呂玉玫的設計養分,不來自教室,而是來自從小與父親穿梭於建築工地的經驗。她笑說:「我父親不是用教育訓練我,而是讓生活本身成為學習,也是我最大的幸運。」耳濡目染的現場觀察,不只是她認識建築語言的啟蒙,也奠定了對結構與機能的敏銳感。
也因此,創立邑舍設紀後,她始終堅守設計初心:從最基礎的水電、排水、隔間、防水,到最終的收納與軟裝,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因為她知道,這些是業主未來要住20年、30年,甚至傳給下一代的空間,不能只重「外觀」,更要注重「根本」。
設計」不是風格,而是生活的起點

有些設計師未必理解結構安全,甚至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拆除了承重牆或破壞主要結構,卻未察覺其中風險。但這樣的情況,在邑舍絕不會發生。
呂玉玫坦言,自己從小在建築工地成長,看見許多看不見的細節,對安全特別敏銳,也因此寧可與錢過不去,也不願在會影響安全與維護的設計上妥協。
她始終強調:「設計要從源頭把關。」從一開始的結構、水電系統就開始評估,甚至連業主的生活習慣,是否經常煮火鍋、是否長時間使用冷氣都需——納入考量。「如果不提前思考,等到業主入住後出現問題怎麼辦?室內設計業最常見的,正是這類後續的糾紛與訴訟。但我們沒有這些問題,因為我們一開始就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
對她而言,好的設計不在於風格的堆疊,而是建立在對居住者的理解與同理上,讓生活動線順暢、使用起來安心,才是一個空間真正該有的設計邏輯。
設計是一場戀愛,是相互理解的過程

這份貼心與細膩,早已成為邑舍的核心文化,深深植入每一位團隊成員的心中。
「設計與業主的關係,就像一段戀愛,不是單向的賦予,而是雙向的理解與交流。」邑舍設紀設計總監陸簡碩宏這麼說。
每一次走進業主的家,呂玉玫總是以觀察者的姿態,細細體會屋主的生活節奏,從鞋櫃的排列、燈光的偏好,到使用動線的習慣。她把這些看似日常的細節,視為拼圖的線索,逐步描繪出一張屬於屋主的生活藍圖,再透過不斷溝通與調整,轉化為真正貼近生活本質的設計方案。
「我們不是在創造風格,而是協助屋主找出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她強調。
一個室內設計案從開始到完工,業界平均需時約7個月,但邑舍往往要花上8個月甚至更久。光是前期的了解與溝通,就需花上1個月,從穿著、配件到作息偏好,逐步拼出一幅立體鮮活的生活輪廓。
這種「重質不重量」的設計態度,讓邑舍的作品不只是空間的美學展現,更是生活的深度描寫。正因如此,他們的案源從未中斷,靠的不是行銷廣告,而是來自住過、懂得、願意分享的客戶口碑。
設計不是炫技,「品質」絕不妥協

「如果你真的站在業主角度,你就會知道,房子不是你設計完就沒事了。他要住20年耶!」呂玉玫語氣堅定地說。
當設計變成一場表演,最容易被犧牲的,往往是那些「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她毫不避諱地指出,業界有些設計師為了提高毛利,將昂貴建材硬塞進案子,讓業主誤以為價格等同品質。事實上,同樣是水泥,價格差異可以高達6倍,但對業主而言,那真的是必要的選擇嗎?
她直言,有人甚至把業主當成新材料的試驗對象,為了外觀炫目,便急於導入尚未驗證的新建材與新工法,卻忽略了後續的耐用性與維護難度。「我從來不想只追求設計感,」她說,「那些看起來很炫的東西,如果沒有經過驗證,不用也罷。」
正因如此,呂玉玫領導的玉霖建設與邑舍設紀,不僅導入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更進一步採用建築資訊模型(BIM),將設計與施工流程全面系統化。她坦言:「我們不可能天天待在工地,所以要靠制度、靠科技為我們把關。」
她希望徹底改變台灣建築現場那種「邊做邊試」的文化,將每一個細節都從源頭就謹慎規劃、確實執行,不讓設計成為日後困擾的根源。
在空間裡,刻下家的歷史


這樣對細節的堅持,也反映在品牌命名背後的深意上——「邑舍設紀」,不是那個精於算計的「計」,而是選擇「紀錄」的「紀」,這象徵著好的設計應從起點就獨特且值得紀錄,而不是與業主的攻防戰。完工後的空間,更應成為居住者未來生活的載體,不僅陪伴當下,更能承載未來,成為能記錄家族歷史的家屋。
「我們的空間,是要能陪伴人生不同階段的。」她這麼說。不論是新婚、育兒,還是單身、退休,她希望這些空間能留下歲月的痕跡,也能承接未來的希望。這不僅是今日的居所,也可能是明日子孫的容身之所。
「我們要的不是與業主對抗,而是相互理解。」在設計的過程中,她始終相信,唯有彼此理解、真誠對話,才能打造出真正貼近人心、歷久彌新的空間。
設計的不只是房子,還有歲月

「我們團隊常被說很龜毛,但我覺得那是最溫柔的表現。」呂玉玫笑著說。在邑舍設紀,設計從不止於圖面或施工,完工後,他們甚至會親自協助整理與收納,只為確保交付到業主手上的,是最完善的狀態。
對她而言,設計的終點不是交屋,而是屋主安心展開新生活的起點。「一張設計圖的完成,應該是陪業主走進新生活的那一步,而不是我們工作的結束。」
呂玉玫與她的團隊,從不倚賴話術說服業主,而是用一張張設計圖、一道道防水層,甚至每一顆插座的位置,去捍衛居住者的未來。她相信,真正好的空間,不是短暫的美觀,而是能住得安心、住得久、住得自在。
這樣的她,也許不像某些設計師那樣高調炫技,卻始終堅守設計的本質,誠實、踏實、令人安心。「我們常常一開始就會拒絕業主的某些要求,但那不是不合作,而是一種更誠實的合作。」她這麼說。
「我們打造的,不只是今天的房子,而是能陪業主走過每個人生階段的空間。這樣的家,值得被誠實對待,也值得一生珍藏。」這,就是呂玉玫的設計哲學:樸實,卻動人。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