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的地雷您不要踩!

【文/住展雜誌】現在小坪數住宅搶手,但小宅金玉其外,卻潛藏著不少問題。不管是建商或消費者,都要先暸解小宅的地雷在哪,並預先防範,才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謂「小宅」的定義,通常是指三十坪以下的房子;由於權狀登記三十坪的房子,扣掉約三十%公設、和十五%附屬建物後,室內大約只會十六、十七坪,往往只能隔個二房,因此被稱為小宅。

小宅具有低總價、低自備款的特性,購買的主流客層大多是首購族,或是投資客、包租公。由於目前房市的首購族群多,小宅賣得特別好,所以不少建商紛紛搶攻小宅市場;不只北台灣是如此,就連台中、高雄也是這樣。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小宅雖然很夯,但卻潛藏著一些風險與地雷,必需小心因應以避免踩雷。而小宅的地雷是什麼?其實可以從建商與購屋族兩個不同角度來作討論。

建商蓋小宅 注意兩地雷

從建商的角度來看小宅,最大的地雷就是「供給量失控」。最近就有數家建商大老出面表示,小宅供給量過多,恐怕會釀出新一波危機。

達永建設機構副董莊政儒認為:「小宅的地雷在於分布不均衡!至於供給量是否會出現失控危機,要視不同區域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達永建設機構副董莊政儒認為,小宅供給危機要視不同區域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以台北市來說,新增的供給量相當少,即使小宅占比增加,可售戶數還是十分有限。反觀新北、桃園部份重劃區內的小宅供給規模龐大,產品重覆度偏高,像這種情況就比較危險。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莊政儒指出,景氣變化不可怕,最怕的是大家都一窩蜂。先前市場好,大家拚命推大坪數;現在市場弱,大家瘋狂蓋小坪數。這不能說完全不對,但建商推案前應該評估當地情況,包括線上建案供給、房型,以及家戶人口數、居民結構等各方面條件,才能精準的掌握到市場真正需求。

雖然去年達永建設位於中和推的小宅案熱銷,但莊政儒透露,未來推案不必然會迷信推小宅,例如今年預計於板橋江翠北側的新案,就會拉高三房型的比重,並祭出不同的配套方案,來與市場作出區隔性。

新北市新興重劃區小宅供給量較多。

低首付方案 埋下新危機?

建商推小宅的第二個地雷,在於「能不能順利交屋」。由於小宅通常會搭配「低首付」方案。因首付款低,有些業者擔憂若未來房價持續下跌,投資客會認賠退戶,而不會選擇交屋。因為賠首付款了不起損失數十萬,但如果交屋,房價跌的話可能會賠上百萬。

對此莊政儒表示,上述情況不是不會發生,但通常都是「投資客比例高」的建案,才會出現類似狀況。據他觀察,目前使用低首付方案的自住客,其繳款十分正常,退戶的狀況極少,因為他們買房子是要自己住的,不會因房價短期波動就殺進殺出。

因此,建商若擔心低首付方案,造成未來交屋上的麻煩。在銷售時就要篩選客戶,儘量減少投資客的比例,把房子賣給自住客,就能夠輕鬆「拆雷」了。

民眾買小宅 避開三地雷

對消費者而言,買小宅的地雷點與建商截然不同,要注意的地雷更多,而第一個地雷就是「樣品屋障眼法」。

金圓室內設計駱中揚總監分析,部份預售屋建案的樣品屋,會藉由拉門、輕隔間、假櫃、偷坪數、玻璃立面等設計方式來創造出大空間的錯覺。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常見手法,只能靠著多看屋累積經驗,才能夠一一識破,但一般買小宅的首購族經驗不足,即使知道樣品屋有什麼陷阱,也很難百分百不會上當。

駱中揚建議,若要有效破解樣品屋地雷,首購族有二個選擇。一來是「多看房子」;多看房子可以累積實戰經驗,而不是只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經驗多了,自然知道房子適不適合自己、樣品屋有沒有偷空間。

二來「找援兵!」首購族經驗不夠沒關係,可以找身邊具有專業知識的親朋好友幫忙。如果沒有,則可以找一個自己信任的室內設計師,請設計師陪同前往看屋。設計師不僅能為客戶拆解樣品屋地雷,同時也能告知該房屋適合的設計、或者符不符合客戶生活空間需求,是一個省時、省力的方法。

金圓室內設計駱中揚總監建議,民眾可找設計師陪伴參觀樣品屋,減少踩雷機率。

不過,雲展設計葉崇宏總監則提醒,有時候設計師為了怕消費者在預售階段使用了他的KNOWHOW及進行客變,但交屋後卻沒有找他們裝潢施工,所以在預售時的提案通常會比較保守。假如雙方能透過契約,建立一個可以互相信任的方式,這樣子設計師更會傾囊相授,消費者更容易避開地雷樣品屋。

坪效誇大 小心上當

小宅易遇到的第二個地雷,則在於「誇大房間數」。這種狀況,通常也跟樣品屋有關。

由於房價仍居高不下,因此有建商推出「坪數縮小、房間數變多」的產品,例如二十坪號稱可以隔成二房、三十坪可以作出三房,但等到實際交屋時,消費者才驚覺二十坪根本無法作成正常的二房,只能作極小的小二房,甚至連常規的單人床都塞不下,必須特製更小的床和家具。

這個地雷往往會產生消費糾紛,最後造成交屋困難。葉崇宏建議,民眾可以在預售階段時,向建商索取平面圖、並清楚標示室內格局的尺寸,再拿平面圖跟設計師一起討論。

一般情況下,設計師只要看平面圖和標示的尺寸長、寬、深、高,就能知道房子適合隔成幾個房間數,或者格局、動線該作什麼樣的改動。

葉崇宏呼籲建商,最好在土地開發初期,就能跟建築師、室內設計師作全盤規劃討論,才能在各層各戶的戶形、配置、以及坪效上作出最完整的規劃。如此一來,房子比較好賣,糾紛也比較少。否則,若是藉由廣告或樣品屋欺瞞,硬是坪數不足的空間硬多隔房間數,以後即使房子賣得掉,交屋仍會困難重重。

葉崇宏呼籲建商,最好在土開初期就跟建築師與設計師討論規劃,房子會比較好賣。

葉崇宏進一步表示,有些民眾為了多隔出一個房間數,也會像樣品屋一樣使用輕隔間、或者木板隔間,但他建議民眾儘量別這麼做,因為輕隔間的隔音效果不佳,且結構也不安全。假如真的不得已,可以改用櫃體隔間,在空間利用度上會比輕隔間更有彈性。

千金散盡 買房大忌

買小宅的第三個地雷,就是「資金耗盡」。有些首購族沒有經驗,把手上能動用的現金全拿去當自備款,交屋後才發現沒錢可以作裝潢。

雖然沒裝潢的房子還是能住,但千萬別忽略「小宅更需要收納」;若不作收納,家中空間原已夠少,東西亂堆會變得更亂。

駱中揚建議,首購族買房扣除自備款後,最好再預留二筆款項,一筆是裝潢費,另一筆是家電費用。至於小宅裝潢費要預留多少才足夠?以平均值來說,每坪大約需要五到六萬不等。

讀遍萬卷書 不如開口問

由於時下網路資訊發達,年青族群多上網尋找購屋資訊,但網路資訊真真假假,與其盡信網路資訊,不如開口向有經驗的朋友、專家、或設計師請教。又或者,跟他們一起去多看幾次房子,累積更多看屋經驗,對於買房、減少糾紛,可能更有幫助。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