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碳權是國安問題 建築業未來逃不掉

執行董事 林鈺霏

去年底,台灣碳權交易所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碳交易辦法草案預計今年上半年實施;農曆年後,在台灣股市喊水會結凍的證交所首次出手,宣布購買1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國際碳權,含意不言而喻──這顆在台灣上空飛了許久的子彈,今年即將落地。
根據我國公布的《2050臺灣淨零排放路徑》,建築業早被列為四大關鍵減碳部門,設定2030年公有新建物要達到建築能效一級或近零碳,2040年50%的既有建築更新後也要跟上;2050年,100%新建物及超過85%的全體建物都必須是近零碳建築;最終則是達到整體建築耗能降低5成,再搭配再生能源完成建築淨零目標。

量化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

圖/Unsplash

近年,我們已聽見不少建築業者都開始積極採取行動,其中,坊間又以導入LEED和WELL兩大建築認證系統為主流,用於評估建物環境友好性與對居民健康的影響,而在兩大系統背後,《住展雜誌》作為房市消息先驅刊物,有必要帶領讀者先來好好認識當中最為關鍵的工具──碳盤查。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只有1個小時可以解決1個問題,應該用55分鐘先去思考問題本身,再用5分鐘去解決它。同理,建築業減碳、拚碳權亦如是,要想制定建築行業的減排策略,勢必得先釐清碳排放,而碳盤查就是企業找出問題的最佳手段。
什麼是碳盤查?簡單說,就是如何量化建築物的碳排放。無論是LEED或WELL的碳盤查工具,都可以對建築材料的生產、運輸、施工、使用等階段的碳排放進行評估,進而全面了解建築物的整體碳足跡,也唯有透過有效的量化評估,企業才能真正確定主要的碳排放來源。

制定減排策略,推動綠色發展

時序跨入2024年,碳有價時代正式到來,不少原先對減碳尚且無感的建商及企業,近來也開始試圖了解碳足跡、接觸碳盤查,目的就是希望提早計算即將被政府收取的「碳費」或是「碳稅」,除了能避免造成經營損失,另一方面也能搭上全球減碳熱潮,提升正面形象。
全球減碳無疑玩真的,台灣身為外銷導向國家,國內企業想要繼續大做全球生意,碳權將不再是聊勝於無的維他命,而是賴以為生的重要糧食。自古以來,糧食問題就是國安問題,因此政府必須時時掌握、維持糧食自給率;同理,若想確保一國經濟繁盛,就不能忽視碳權自給率的重要性,台灣企業減碳的腳步未來只能快,不能慢。
況且,未來國內需要進行碳盤查的事業將不再限於排碳大戶,還會逐步擴大到其他碳排戶與中小企業;依環境部相關辦法規定,各事業若未如期完成碳盤查登錄、查驗,或未依規定妥善保存資料、盤查登錄排放量與主管機關查核結果差異達5%以上,都將通知限期補正或改善,且最高恐吃上100萬元罰鍰,按次處罰。
由此不難看出,未來國內各事業為因應法令要求,在公司治理上都應儘速建立相關申報機制並誠實申報。《住展雜誌》身為地球的一份子,響應減碳,將持續針對相關法令及影響與事業因應對策進行報導,並積極落實減碳,希望拋磚引玉,帶動全體建築行業正向發展。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