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邁向淨零生活 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

【文/住展雜誌】建築使用年限動輒數十年,購屋更需考量社會發展趨勢,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提出多項建築低碳轉型策略,建築碳足跡、能效等級等條件,也將成為買房必要考量。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二○二○年台灣住宅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總體十一.五五%,顯示降低住宅碳排,為達成淨零目標要務之一。今年三月底,國發會同其他部會正式公布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計畫從四大面向加速建築低碳轉型,以達成二○五○年全數新建築和八五%既有建築,皆為「近零碳建築」的目標。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具體措施包括:

一、提高新建築能效:建立建築能效評估和標示系統、強化建築節能法規,要求公有建築先行,並以容積獎勵鼓勵民間建築跟進。

二、改善既有建築能效:強制公有建築進行能效評估並改善,推動節能績效保證專案,並補助民間建物翻修。

三、提升家電、設備能效:擴大家電能效分級標示制度、提升家電產品能效基準,並評估擴大、展延節能家電減徵貨物稅優惠。另規劃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逐年提升建物充電車位比例。

四、研發與推廣建築節能減碳技術:研發適合國內氣候的建築節能技術和減碳工法,並鼓勵建築導入,減少碳排量。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建築減碳 從建材開始

在國內淨零排放路徑確立前,便有多家建築業者將視為營運準則,啟動低碳轉型計劃。作為建構台灣建築碳足跡認證的關鍵人物,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接到不少洽詢,多數業者所關心的,便是碳足跡的計算方式。

建築碳足跡是計算建築從開工到拆除等生命週期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又以「新建工程資材碳排」和「建築使用耗能」,為多數建築物碳排量較大的生命週期階段。所以在評估建築碳足跡前,須先掌握建材於生產製造、營建施工、使用維護、拆除運棄、廢棄物掩埋銷毀等過程中產生的碳排量。

早在一九九四年,林憲德所率領的團隊便著手相關研究,並於二○一三年,協助內政部建置「建材碳排資料庫」,公開建材「從搖籃到工地」的碳排量,協助業者完成碳足跡盤查、揭露工程碳足跡。

低碳建築聯盟則推出低碳建材產品認證,選出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少的「低碳建材」,包含宏遠空心磚、南亞塑鋼窗、潤泰精密輕隔間灌漿材、健源高壓混凝土地磚等產品,已通過認證。

林憲德表示,低碳建材的成本未必比較高,像是由水泥加上爐石粉製成的高爐水泥,因水泥用量減少,不僅碳排量較一般水泥減少十%,原料成本也較低。

不過,因缺乏官方認證和獎勵制度,市面上低碳建材的種類仍偏少,對此林憲德建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應有別於綠建材標章,盡快推出低碳建材認證,並實施建築碳足跡評估制度,強制建築業確實計算碳足跡;在建築碳足跡完整揭露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建立減碳管理機制,如規定新建案較傳統建築減碳十%以上,才得取得建照等,促使業者多採用低碳建材。

邁向淨零生活 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建議,內政部應盡快推出低碳建材認證,並實施建築碳足跡評估制度。

節能建材 間接降碳排

相對於採用低碳建材直接降低建材總碳排量,節能建材的配置則有助於降低建築日常使用耗能,間接減少建築碳足跡。

國內綠建材標章制度便設置有「高性能節能綠建材」類別,評定項目包含節能玻璃、建築門窗用玻璃貼膜材料、建築用隔熱材料、節能塗料、外牆系統或構造,以及屋頂系統或構造。至於具有隔熱效果的塑鋼窗,未被列入評定範圍。台灣建築中心正工程師李明賢說明,綠建材的基本門檻之一,是對環境、人體無害,塑鋼窗所使用的聚氯乙烯(PVC),對環境並不友善。

而要獲得高性能節能綠建材標章,建材須通過層層考驗。以節能玻璃為例,檢測項目便包含遮蔽係數Sc值、可見光反射率和穿透率。李明賢說明,建材的Sc值越低,越能阻擋熱傳導、減少空調耗能;低於基準值的可見光反射率,則能減輕建築光害;至於高過基準值的可見光穿透率,可提升屋內採光,減少白天燈具使用。

可儘管高性能節能綠建材能為屋主省下電費支出,此類建材的市佔率仍偏低。李明賢分析,售價是關鍵因素之一,如LOW-E玻璃、複層玻璃等節能玻璃產品,價格往往比一般玻璃貴上許多。

好消息是,在政策助力下,綠建材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張。如《建築技術規則》已提高建築的綠建材使用率,室內須達建築總面積六○%以上、戶外需達二○%以上。都更、危老重建相關政策的綠建築容積獎勵,也提高業者採用綠建材的意願。李明賢指出,綠建材標章產品可呼應多項綠建築指標,如高性能節能綠建材減少建築能耗的效果,能夠為綠建築的「日常節能指標」加分。

邁向淨零生活 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
台灣建築中心正工程師李明賢指出,「要降低碳排放,從建築角度切入是最有效方法。」

被動式房屋 助舊屋減碳

不同於新建案能藉由大量使用低碳、節能建材,以及採用低碳工法等方式,大幅減少建築碳足跡,參照歐美經驗,既有建築的低碳轉型,多聚焦於提升建築能效。源自德國的國際節能建築指標「被動式房屋(Passive house )」,便是屋主為舊屋進行節能改造時,可參考的標準之一。

邁向淨零生活 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
源自德國的被動式房屋有五大設計指標,包括牆面保溫性能良好、窗戶可斷熱及保溫等。

被動式房屋旨為打造健康、舒適,且供暖和空調能耗低的建築。所謂「被動式」,為運用特殊建築設計和建材設備,穩定室內溫度、濕度和空氣品質,讓屋主減少以開除濕機或冷氣等行為,「主動」排解空間令人難受的溼熱。

沃科綠建築顧問公司工程師、被動房認證設計師葉士傑說明,被動式房屋有五大設計指標,分別為牆面保溫性能良好、窗戶可斷熱及保溫、室內配備高效能全熱交換系統、建築氣密度高,以及斷熱橋構造設計。

在溫差並非極度劇烈的環境下,建築符合前三項指標:建築牆面高度保溫、窗戶可阻擋外部熱氣、全熱交換系統持續提供新鮮空氣,即可節省室內空間約一半的用電量。至於後二項指標如高氣密度、斷熱橋構造,則屬於補強措施,分別為避免建築漏風和熱滲入。相對歐洲被動式房屋聚焦於保護室內熱能不外流,台灣的設計重點則是抑制外部熱源進入室內。

邁向淨零生活 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 淨零目標
被動房認證設計師葉士傑

舊屋翻修 加強保溫優先

在建材的選用上,葉士傑說明,台灣因溫差較小,牆面保溫層十公分厚就很恰當;窗戶部分,複層玻璃加貼膜,即可達到阻擋熱氣的效果。「台灣濕度高,風量控制很重要」,葉士傑提到,高效率全熱交換機的配置,將可藉由控制風量來調整空間的空氣品質、濕度,避免牆面因長期潮濕出現黑黴、壁癌等汙染源。

須注意的是,全熱交換機依品牌不同,熱交換效率存在差異。如國內品牌的效率約在五○至六○%,日系品牌約七二至七五%,歐系品牌的效率最高,約八五至九○%;效率高低也反映在主機售價上,以國內價位為基準,日系貴一倍、歐系貴六倍。

對此葉士傑建議,若屋主並非以取得「德國被動房認證」為目標,國內品牌的全熱交換機結合被動式房屋設計,便可達到節能效果。另因隔熱效果較佳的複層玻璃價格為一般玻璃的二倍,若屋主預算有限,建築應以加強保溫為優先,具體可依照建築實牆、玻璃的占比,選擇加厚保溫層或更換玻璃。

邁向淨零生活 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 淨零目標
被動房認證設計師葉士傑說明,房屋配置有高效率全熱交換機,將可藉由控制風量調整空間的空氣品質和濕度。

比起前後左右四面牆皆與空氣接觸的獨棟別墅、獨棟透天,大樓、公寓等集合住宅多為共用牆,直面熱空氣的外牆面積相對少,翻修為被動式節能建築的成本較低。只是,在國內老屋重建盛行、電價長期偏低的環境下,多數屋主整建舊屋的意願不高。葉士傑以目前電價估算,台灣老屋導入被動式房屋設計的投資回收率,可能長達二十五年,相較之下,在電費高昂的歐洲國家,八年內便可回收成本。

此外,建築法規和房價因素,也讓被動式房屋推動得更加困難。像是在建築外牆增設保溫層,可能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或被舉報違建;若將保溫層設在室內牆面,則會壓縮室內空間,影響房屋總價。

建築能效 分級新制上路

外國老屋翻修為被動式節能建築時,也難免遇到室內空間縮小的問題,不過參考歐、美各國經驗可知,隨著建築能效標示制度上路,提高建築能效對於房價具有正面效果。今年元旦,台灣「建築能效分級評估」也已正式實施,林憲德說明,此新制會以設計圖評估新建築的節能設計效率,評定近零能建築(1+),或一至七等級的能效標示,並以電費單評估既有建築的實際能源使用效率,區分能效等級。

由於新制方上路,目前無論新建築還是既有建築,皆採自願申請方式。據了解,截止五月下旬,共有六案申請,但清一色為既有建築。因目前取得能效等級標示的建築尚不多,若消費者想購入符合國際減碳趨勢的新房,短期內可先關注建築是否取得綠建築標章、建築碳足跡認證,或建材是否有低碳建材認證、綠建材標章,並可進一步查閱開發商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了解企業設定的環境保護目標,超前部署低碳節能宅,以利日後建築取得更高的能效等級,確保房產在淨零時代下,仍能保有市場競爭力。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