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頭產業的困境和展望

大約40年前,台北房價起漲。內湖成功路三、四段附近,包括大湖山莊街,內湖路二段,建案相繼推出。短短2、3年間,大樓房價從每坪6、7萬元直沖而上,突破20萬元。曾有預售工地,定價不足7萬元,完售動工;不多時已漲3倍,建商氣得不想交屋。

資深房地產人,多半還有記憶。雙北地區從闢路造屋,開發坡地、農變工、工變建、或土地重劃。都市城鄉處處像大圍棋盤,黑白棋子愈下愈密;有幾十戶,幾百戶,乃至超過千戶的造鎮規模。建案以小城、大鎮、山莊、華城為名者,比比皆是。房價遂隨之盤旋上升,直至今日。

經濟發展成長的表徵,除了股市,便是房市。長期觀察,股價指數起起落落,但疊加上來,從數千點到破萬點;雖迭經波折,終歸不離經濟現況,反映行業興衰,充分展現櫥窗功能。而房市更是「身在此山中」,本為實體經濟一環,其榮枯興衰,殊無二致。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更何況,觀光客入境,眼見為憑,城鄉建設氣象若何,一目瞭然。但若不上網看盤,根本不知本地經濟體質。是故,股市只像櫥窗,有形建設才是實境。環球各大先進都市,多半以豪奢精緻外在,贏得欣羨印象。像卡達教人目眩神迷的建設,處處顯露頂尖人均所得的光芒。

由是何知,倘若社會經濟繁榮,建設必然精進,則房地產豈有凋敝之理?打房之策,不論有意無意,總會產生壓抑效應。手心手背都是肉,救股市打房市,不知所為何來?從業人員何去何從;似罕見人論及;年輕房仲經紀人初出茅廬即撞牆,未免太無辜。有誰關心?房市冷熱也關係GDP,任由它去,合適嗎?

前些年科技業起伏不定,大廠偶而接單不順,輒聽聞「無薪假」乍隱乍現。忙碌的科技人,突然投閒置散,幾個月下來,幾乎都承受不了。現今的房地產人,或轉為外送員,或改兼開優步。度小月的選項不多,但總得掙點收入。那些高來高去的大官,可能不清楚,也不在意,失業有多苦。

值此低迷時分,仍有不少房地物件待售者,急覓買主而不可得。對賣方來講,時間耗費成本,等待即是困境,苦不堪言。此外,旅遊業亦處渾沌不明狀態,旅宿硬體樓廈不動產,因資金緊縮政策,亦陷於停滯。能維持現狀,已屬萬幸。期待高價出脫,美夢恐難成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