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昱均
全台新案「實坪回歸」趨勢明顯。根據住商機構統計,今年第三季北北桃高四都新案主建物平均占比較2021年普遍上升,顯示買方對可使用空間的重視升溫;而內政部同步推動「虛坪改革」,預計明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公設比可望下降約5%。然而,估價師指出,制度雖將改善產權與價格透明度,但短期內單價恐因計價基礎改變而上漲兩至三成,市場將從坪數思維回歸總價取向。
根據住商機構統計顯示,今年第三季台北、新北、桃園及高雄市新案平均主建物占比分別較2021年同期增加1至4個百分點,其中桃園、高雄成長幅度最大,達49.5%、52.6%,顯示買方愈加偏好低公設、高實坪產品。對此,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在景氣盤整期下,消費者選擇更趨理性,高公設建案銷售速度放緩,使整體市場平均主建物占比出現上升。
不過台中則呈現相反走勢。統計指出,台中第三季新案平均主建物占比約45.5%,與2021年相比下滑1.7個百分點。住商不動產中區協理賴萬說明,近年台中推案集中於十四期、單元二與單元三等重劃區,開發型態以低密度、高綠覆率為主,且多規劃會館、公設中庭等設施,導致實坪占比下降。

這樣的區域差異,反映出公設比高低不僅取決於建商品牌策略,也與法規設計及都市開發型態密切相關;而在此背景下,內政部正推動「虛坪改革」,試圖從制度面調整公設與實坪比例,讓住宅面積計算更為合理。
當前的「虛坪改革」主要包含兩項修法方向:一是調整容積計算,將一般電梯改為免計容積空間,並新增管委會公共設施上限;二是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將停車位改為「專有部分」。
其中,前兩項僅需修正《建築技術規則》,預計明年有機會正式上路;停車位專有化則因涉及條例修法,預計10月底送行政院審查,後續由立法院審議。改革後預估可使新案公設比下降約5%,並設過渡條款以降低市場衝擊,避免建案申報時程受影響。
卓越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祥銘指出,現代建物公設比偏高的主因,在於法規修正與生活機能需求,自921地震後建築法規提高耐震與安全係數,加上現代住宅重視公共空間與停車需求,都是使公設面積增加的關鍵因素。他強調:「公設不是全然的浪費,虛坪仍有安全與功能上的貢獻,重點在於規劃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有效。」
針對停車位專有化與虛坪改革後的估價實務,楊祥銘認為,以估價邏輯而言,仍會是依產權面積作為基礎,不論是否列為專有部分,貸款與鑑價邏輯不會有明顯改變,但產權將更清晰、價格資訊更透明。不過,他也提醒,這樣的政策雖有助於市場回歸理性,「羊毛出在羊身上」,改革後房價單價可能短期內反而上升兩至三成。
他進一步表示,虛坪改革雖能提升公平性,但房價變化仍取決於總價與市場需求;因此長期而言,房市發展將更聚焦「總價合理性」與「公設使用價值」,才是購屋市場回歸穩定的關鍵。
延伸閱讀》
虛坪改革再起? 公設比可望下降5%、沒買車位者免分攤車道面積
「虛坪改革」重啟? 內政部:今年會有明確答案
「虛坪改革」傳喊卡 內政部:持續溝通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