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107

桃園2字頭可負擔住宅來了!兩大配套決定政策成敗

文/朱福山

桃園市府近日宣布,預計在A20、A21及中壢等三大區域,試辦「可負擔住宅」方案,目標打造每坪「2字頭」價位的平價住宅,相較近年區段每坪約40萬元的成交價,幾乎是低於市價的5折左右,提供年輕族群購屋新選擇。

不過專家提醒,方案雖立意良善,但若缺乏完善的回收機制與社區管理配套,恐怕會淪為「好想法、難落地」的政策示範。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管清智認為桃市推「可負擔住宅」,成敗在2關鍵。

建商憂配套未明 「回收價」成最大變數

好宅攻略老編管清智指出,市府規劃以「申請容積獎勵換取可負擔住宅」的模式推動,讓開發商在重劃區興建新案時,必須配合興建一定比例的可負擔住宅。然而,目前實務面細節仍付之闕如,包括建商後續的營運管理、社區整合與權益分配,都存在不確定性。

他直言:「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回收價格』怎麼定。」若政府只訂出銷售價、卻未明確規範未來回收機制,可能導致市場認同度低。「假設今天以每坪20萬元售出,十年後政府只願以22萬元、25萬元回收,那在通膨與資金成本下,買方根本不會想投入這樣的商品。」管清智指出,台灣民眾普遍將購屋視為資產配置與理財手段,若報酬率過低,購買誘因將大幅下降。

反之,若政府以接近市價的價格回購,又可能引發人頭搶購屋、轉售套利的亂象。「這中間的平衡點非常難拿捏。」他認為,制度設計必須兼顧公平性與投報合理性,否則即使價格誘人,市場接受度仍會偏低。

社區共管恐成爭議 建議獨立規劃社區

除價格機制外,管清智也提醒,若未來採混合開發,例如同一棟大樓中,部分樓層為可負擔住宅,其餘為一般商品住宅,社區管理恐成另一隱憂。「不同購屋族群在權益、管理費負擔上本就有落差,若未明確區隔,容易引發糾紛。」

他建議,若政府要採「售後回收」或「回購轉售」制度,可負擔住宅應盡量採獨立社區規劃,避免與一般商品住宅混居。「獨立社區在管理上較單純,也能維持市場秩序與社區和諧。」

政策成敗在於制度細節

整體而言,專家普遍認為,桃園市府推動可負擔住宅的方向正確,但政策能否成功,端看「回收價」與「社區管理」兩大關鍵。前者牽動民眾是否願意購買,後者則影響建商配合度與社區長期穩定。

管清智強調:「制度要讓民眾願意進場,也要讓建商敢參與。」他建議政府應同步設計明確的金融、稅務與管理配套,例如頭期款、貸款成數與室內裝修補助等,降低年輕購屋族的現金負擔,才有機會讓「2字頭可負擔住宅」不只是政策口號,而是真正被市場接受的居住方案。

延伸閱讀》
2.8%利率恐成新常態 黃舒衛:房市回溫最快要等明年中
不動產冷市熱訓 2大房仲5萬保底奏效
金龍海嘯滿周年 相對低價已是建商最大善意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344197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