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上鎖!萬件「逆向房貸」背後的隱憂:專家揭「雙重防線」避險新組合

文/朱福山

台灣高齡社會加速逼近,「以房養老」不再只是金融創新,而是銀髮族日常的退休選項。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5年9月底,全台16家國銀承作以房養老貸款的累計件數正式突破1萬件大關,達到1萬14件,核貸總額超過583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專家預期「以房養老+安養信託」的組合將是未來更多銀髮族,做資產配置的避險選項。

不過,當愈來愈多長者選擇用房子換取現金流時,背後的風險缺口也同步放大。尤其在詐騙猖獗與啃老問題日益嚴重的社會氛圍下,一旦銀髮族貸出的資金遭他人挪用,不僅退休生活可能陷入危機,甚至可能引發家庭爭產風暴。

「以房養老本質上只是貸款機制,領到的錢怎麼用,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明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吳挺絹指出,這類貸款是將不動產抵押給銀行,由銀行按月撥款作為生活費來源。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而「安養信託」(通常是自益信託)則是一種財產管理機制,透過信託契約,將資產交由受託人管理運用,以確保受益人未來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兩者搭配使用,通常是為了保障年長者或受監護宣告者的財產安全與生活照護,讓銀髮族不只「有錢可領」,更「用得安全」。

公股銀行也提醒,貸款資金原則上應限於日常生活開支與安養支出,不得挪作投資理財或償還舊債,銀行會對資金流向進行追蹤,以確保用途符合初衷。此外,擔保品必須為借款人本人或夫妻共有的住宅或商用不動產,子女名下資產不得納入抵押範圍,藉此避免衍生利益糾紛。

隨著高齡者對財務自主的意識提升,專家預期,「以房養老+安養信託」的組合將是未來更多銀髮族,在做資產配置的避險選項。一方面藉由以房養老解決現金流問題,另一方面透過信託機制將資金用途鎖定於生活與照護,避免日後若因失智、詐騙或子女挪用等因素導致退休生活被侵蝕。

換言之,「以房養老」提供的是金流,「安養信託」建立的是防線。當兩者結合,才能讓銀髮族的房產真正變成晚年生活的後盾,而不是潛在風險的來源。

延伸閱讀》
超高齡社會的三大風險 老無所依難安生 安養信託提解方
銀髮族如何安居?新老社會來了
噪音影響人格權,看律師怎麼說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