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福山
「當初代銷跟我說這裡一定會有捷運,結果住進去2年了,連環評都還沒過!」
日前,一名民眾在《靠北建商2.0》社團抱怨,自己被代銷的話術打動,沒想到入住後才發現捷運遙遙無期,氣得直呼:「拜託不要再拿捷運畫餅了,肚子都餓壞了啦!」
「捷運要蓋」不等於「捷運會蓋」
近年房市在「新青安」與低利資金推波助瀾下持續熱絡,許多人怕錯過行情(FOMO)急著上車。代銷為了搶客,常以「未來會有捷運」、「共構宅」、「XX線第一排」等話術吸引買氣。
根據《平均地權條例》第81條之3規定,若預售屋或新成屋買賣契約有不實記載或誤導交易價格,最高可罰5,000萬元。而不實廣告由《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與《公平交易法》規範,但平均地權條例的資訊揭露規定,也成為防止誤導買方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捷運從「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到「環評審查」往往需5至10年。若僅停留在「地方爭取中」階段,路線與站點都可能變動,根本稱不上確定建設。

廣告暗喻不實就違法
除了捷運題材,近年也出現大量以「寶雅、全聯生活圈」、「星巴克商圈」、「Costco生活圈」訴求賣點的建案,試圖營造地段優勢。這類命名雖不違法,但若暗示品牌即將進駐或已簽約,卻沒有公告或文件佐證,就屬誇大不實。
另外,若建案廣告與實際設計不符,同樣可能觸法。今年中就有知名開發商因建案廣告內容誇大,遭主管機關裁罰,該公司在銷售預售屋時,主打「休閒公設」與「度假宅」等訴求,卻與實際設計內容不符,經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最終被開罰。
住保會籲買方「要會查證」
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指出,「未來這裡一定會有捷運」這類話術幾乎是代銷的經典套路,買方若不查清楚就簽約,最後只能自嘲「本夢比」落空。
他形容,買房和股票一樣也有「本夢比」。許多人期待未來交通利多讓房價搭上特快車,但捷運能否帶來加值,仍取決於運量、是否為轉乘或核心站、周邊公共與商業建設等因素。
「捷運開發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從喊要蓋到真正核定、動工往往要好幾年,地方抗爭、路線變更都可能延宕。」他舉例,樹林萬大線雖已動工多年,仍有路段因鄰近校園爭議不斷。
房子要買「現在式」
最後,吳翃毅指出,部分建商為了去化空屋,左手購買媒體「變換邏輯」假裝一定會再漲價,右手高價購買來錨定實價登入,再委由代銷運用各種話術來誘導消費者信以為真:「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首付超低」、「這案子快賣光」等,都是常見的操作。
他提醒民眾一定要保存DM、廣告、簽約內容並自行查證真偽,才能在交屋或發生爭議時有依據。建議消費者要建立正確的買房觀念,購屋是自住而不是投資,他認為脫手賺價差的時代已過。
購屋前最該關心的不是「未來會不會有捷運」,而是「現在生活方不方便」。房子是現在住的,不是拿來等未來的。房市再熱,冷靜最值錢。買房前不妨多查一層,才能避免被「未來式」話術餵飽卻吃不飽。
延伸閱讀》
大都更號角響起,建商的黃金時代來了
與生命對賭的一場博弈,有房小白的老屋重建必備攻略
都更到房地都不見了?常見都更危老7大合建契約爭議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