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頁面 28

全國租金3年漲7% 所得稅改制推高申報抵扣意願

文/住展雜誌

買房難如登天,許多小資族寧願租屋也不打算買房,不過租金其實也是連年上漲。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近3年房價、租金都呈雙漲趨勢,住宅價格指數由2022年Q1的121.01,來到2024年Q4的150.98,3年漲了24.8%;而租金指數在2022年初為100.59,2024年底達107.66,增幅為7%。雖然租金漲幅低於較住宅價格,但連續45個月上漲讓今(2025)年3月租金指數已達108.2,顯示租金負擔持續加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台灣房市在近3年來交易熱絡,加上土地增值等因素都讓房價明顯上漲。而房租相較房價雖然偏低,但近年反映通貨膨脹,以及政府透過租金補貼和鼓勵租客報稅等策略,讓房東的租金收入須報稅,轉而透過漲租來彌補稅務成本,都讓租金節節攀升。

此外,近年租屋品質逐漸提升,包租代管業興起、裝潢修繕和代管成本,也都刺激了租金漲幅。儘管如此,與房價相比,租金的上漲幅度仍顯得較為溫和,讓許多租屋族感覺「買不如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由於今年5月的所得稅申報,不僅將房租支出的免稅扣除額,從原先12萬元調整至18萬元,更將「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房客因此不必再面臨申報租金抵扣時,列舉項目需要取捨排擠的情況,推估租金申報抵扣的情況將比往年踴躍,意味租屋市場透明化之後,整體租金將持續走高。

延伸閱讀:
高房價、高租金 多位專家協商青年居住困境解方
租屋黑市難解 租金補貼反成房東漲租利器?
租金指數連漲37個月 Q2租補戶數大增破44萬戶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富人豪宅寧租不買 專家:原因有四

文/住展雜誌

豪宅租賃市場揭露新實價,台北市松山區『文華苑』於2月交易低樓層含車位總坪數340.92坪,每月租金53萬元,該續租案件上次租賃為2023年,月租金52.5萬,2年小漲5,000元;另外,大安區『敦南御所』則有2筆高樓層租賃交易,每月租金分別為44.8萬元和45.8萬元,也讓該建案登上歷來台北豪宅總月租排行榜的第五名之列。

針對高資產族群「寧租不買」豪宅,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主要原因有四,包含屋主惜售、只能一邊租屋一邊等待;豪宅貸款成數低,影響資金彈性;資金往來繁瑣,可藉租賃保持金流的低調與隱密性;以及不少租客屬於企業外派或暫居台灣的華僑,租屋具備的彈性較能應對未來時程動向變化等。

進一步統計實價登錄以來,台北市豪宅總月租前三名,冠軍是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豪宅『勤美璞真』,於2023年以總月租60萬元租出高樓層單位;第二是『文華苑』,於2024年同樣以每月55萬元承租高樓層戶,第三名則是『元大栢悅』以及『西華富邦』,月租50萬元。

台北市松山區『文華苑』。圖片業者提供

以租替代提早卡位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勤美璞真』、『文華苑』、『元大栢悅』都至少3年以上未有買賣轉手交易,顯示屋主相當惜售。而社區地理條件佳、客製化物管服務等條件優勢,紛紛吸引想入住的豪客,即便未能購置持有,也偏好先以租代買卡位,享有該豪宅住戶的權益。

張菱育觀察,近期台幣升值使外資在台購屋成本顯著提高,加上央行對高價住宅的貸款成數限制,對於高資產族群而言,將大量現金投入不動產市場的吸引力減弱。因此,許多高資產族選擇先以租賃方式進駐心儀社區,不僅能熟悉社區環境、建立人際關係,還能為未來的置產決策提供更多時間與彈性。

延伸閱讀:
「豪宅」報稅季來臨 3大族群留意節稅
土銀標售5戶蛋黃區豪宅 每戶底價1.35億元以上
億級豪宅首季預售揭曉:台中『寶璽天讚』、台北『吾雙』領跑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寓公避稅,何以無法制止?

網路資訊多如恆河之沙,絕非誇大。無論新聞或影片,都挾著大量業配。其中以退休金夠不夠為題者,最為普遍。經常舉事說理,描述實例,真假莫辨。其實,操作者只想鼓吹大眾勇於投資。而包藏禍心者,正是那可怕可厭的詐騙投資,處心積慮訛人錢財。

官方常標示警語,提醒大眾。但四面八方喚起你憂患意識的訊息太多,誤中奸計難免。有些損失數千萬元;何以手頭有這麼多錢還想投資?是貪念?好奇?不安全感?總覺除了養老,還得留給家人,倘能多掙些錢,何樂不為?但哪來白喫午餐,真有「好康」怎會平白輪到你?

股市報明牌,根本不稀罕,上幾回當就明白,如今新詐騙手法極多,百姓只恨騙徒判刑太輕,與酒駕毒駕一樣,為害和受刑不成比例。房屋租約,裝潢工程,如此單純交易,仍有不少人使壞,增加社會紛亂。俗諺「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抛一片心」,頗有道理。總之,保住資財最要緊。

今年春天和以往大不同,氣候變化多端,大小疾疫肆虐。國際政經形勢更險惡異常,股市上沖下洗沒個完,散戶日子過得可真刺激。台島房市資金緊縮,但股市有難,卻見大量基金涌入搶救。大富由天,小富由儉,看來人各有命,行業也各有氣數。

房地產買賣冷清,各項數據都退落。或許已符合官方的期待,希望不致再落井下石,出現第八輪、第九輪追擊。綜觀全球關稅爭議,一時恐難善罷干休。除度小月的心理建設之外,人人都得全力應劫,存活下來。保守觀望,至少能以拖待變,熬到雲開天清。

市場資金不充裕,許多房地物件標售,無功而返。台島儲蓄率高,藏富於民;政策雖緊縮,民間游資仍多。但此時皆持保留態度,現金為王,不見兔子不撒鷹。好的都更危老重建案,照樣有人承接。做買賣精打細算,適時進場,獲利機率大。而何謂「適時」,才真是學問門道。

有人說,愚蠢稅制導致逃漏稅,而事實上,課徵者姑息縱容,為禍更深。譬如房東拒絕房客遷入戶籍,只不過為了避稅,而官方睜一眼閉一眼,是何道理?難道沒有瀆職嗎?民政局和稅務機關不能連線嗎?衛星定位時代,怎能容許假空戶假自住戶?每年有千百個租戶被壓迫,成為流浪戶籍,還得受罰。咱們算法治國家嗎?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台幣急升添房市活水 李同榮:不利長期走勢

文/住展雜誌

台幣自4月底以來「急升直上」,並於5月5日創下1988年以來單日最大升幅,盤中一度升值超過1.4元,達29.59元。在央行總裁楊金龍與總統賴清德信心喊話後,昨(6)日收盤報30.28元。

對於此波台幣強勢走升,房市趨勢專家、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認為,短期因為熱錢大增,對房市短線容易產生預期樂觀心理,但長期對以出口產品為主的台灣並不利,加上關稅戰更相當於遭到夾殺,對國內下半年的GDP會產生重大衰退,加劇房市下修走向。

匯率大幅升值影響股房走勢

觀察過去40年來,3次匯率大幅升值階段對於股、房雙市,以及經濟增長率的表現,第一次匯率大幅升值是1985年由台幣匯率兌美元的39.85元,上升至1990年26.89元。同期間股市大漲,甚至過高而出現崩跌。

房市則處多頭走勢,台北房價漲幅約4倍,即便1989年下半年出現急跌,匯率也自1992年開始回貶高達37.36%,但房市仍因超漲而休耕盤整10年之久,失去火車頭工業的地位。此其間台灣GDP增長也由過去二位數縮減為平均約8%。

第二次匯率大幅升值是2002年由台幣匯率兌美元的34.56元,上升至2011年29.46元。同期間股市漲幅達62%,其中金融海嘯影響短暫一年跌幅44%。房價表現以台北房價漲幅由每坪23萬元漲至55萬元,10年房價漲幅約1.39倍。此其間平均經濟增長率約4.7%,又比前10年減少約2%。

第三次匯率大幅升值是2016年由台幣匯率兌美元的33.83元,上升至2022年27.69元。同期間股市漲幅達77%;台北房價自2014年由多轉空,2016年更是跌幅最深一年,持續到2018年全台房市才止跌回升,在匯率升值這期間,房價先跌2年半,再漲3年半。此7年階段經濟成長率平均約3.3%,較前7年減少約1%。

李同榮表示,過去3次匯率大幅升值的循環中,房市大多處於上升趨勢。匯率升值可增加資金流動性與資產價值,對房價上漲具有推升作用。然而,在匯率大幅升值後,台灣出口競爭力可能受損,經濟成長率也可能減緩。因此,若房市處於多頭行情,匯率強升可帶來正面效應;但若房市處於空頭下修階段,強升的匯率則可能對房市前景造成不利影響。

延伸閱讀:
台幣升值看漲房價? 業者:上次經驗難複製
股匯牽動房市走勢? 一表看8年個別走勢
川普關稅戰衝擊 民眾對股市房市信心雙雙下跌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松山文創園區變身「世壯運公園」 集章、打卡、導覽,迎接全球運動盛事

medias-20250507-681a5c646fe05.jpeg

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將於5月17日於雙北盛大開幕,松山文創園區為選手主認證中心、服務中心及世壯運博覽會主要場域,特別聯手世界壯年運動會執行辦公室、臺北大巨蛋、誠品生活松菸、誠品行旅與遠東Garden City,共同打造充滿運動魅力與人文風景的「世壯運公園」!園區全面升級,不僅設計「世壯運公園地圖」,並特別設置多樣吸睛打卡裝置、推出獨家滿額贈禮活動、優化國際服務內容,邀請全球選手與旅客走進松菸,感受運動與文化交融的熱力體驗!

隨著誠品松菸24小時書店進駐、臺北大巨蛋與大巨蛋遠東Garden City「潮美食公園GOURMET PARK」正式開幕,大松菸基地儼然形成「臺北文化體育園區」。松山文創園區為迎接來自全球超過2萬多名壯年選手,特別設計推出「世壯運公園地圖」,以奧林匹克公園為概念,整合「臺北文化體育園區」重要據點資訊,並提供中、英、日、韓四語版本,讓國內外旅客輕鬆暢遊世壯運公園,全面掌握賽事、優惠與活動資訊。同時,松山文創園區精心設置多組創意打卡裝置,由松菸導遊「松鴨桑」與世壯運吉祥物「壯寶」攜手化身運動大使,從松菸大道正門口的迎賓視覺「歡迎來到世壯運公園」、松菸口「攜手迎向終點線」與「松鴨桑應援觀賽台」,邀請民眾一起為選手應援!而繼去年推出即大獲好評的「松鴨桑好棒棒」藝術窗框,南向製菸工廠也新推出「運動玩松菸」藝術窗框,演繹運動員跑步、舉重、籃球、拔河等動作,歡迎民眾與松鴨桑拍下運動美照,一起迎接2025世壯運!

松山文創園區自5月1日至6月10日同步推出全園區限定活動「松菸應援 世壯運GO購」,集結多家人氣品牌,打造結合吃、喝、玩、購的創意生活體驗。活動期間,凡於參與店家單筆消費滿1,000元,憑當日發票或明細即可兌換限量【松鴨桑接力紀念徽章】乙枚;於松菸風格店家單筆消費滿1,600元,則可額外獲得【松鴨桑喝珍奶紀念徽章】乙枚。此外,參加滿額贈活動者,還可加價99元再購得另一款徽章(每筆限購一次),邀請大家一同走訪松菸,開啟超萌徽章蒐集之旅。另外,松菸風格店家特別在世壯運期間化身運動主題遊樂場,設置「運動活力機」,只要挑戰一分鐘內完成20下深蹲,就有機會免費獲得 Red Bull 乙罐!進駐品牌「二次運球」則推出選手專屬好康,出示選手證即可免費參加籃球吊飾手作,動手創作專屬紀念小物;「方坊」則推出運動主題限定吊飾優惠,為觀賽旅程增添風格收藏。全園區品牌皆祭出專屬優惠與滿額贈禮,提供選手與遊客充滿驚喜的購物樂趣,參與陣容橫跨風格選品與特色餐飲,包括微熱山丘 / Smille、CAMA COFFEE ROASTERS豆留文青、ISLAND 133 gonna+、光一 一個時間、hof (EVERYDAY OBJECT)、接地、以覺學、谷口写真企画室、小智研發垃圾廚坊等,從互動挑戰到設計體驗,邀民眾一起在趣味十足的氛圍中動起來,感受運動無界、創意無限!

因應世界級賽事來臨,松山文創園區同步升級公共服務,自5月10日至31日,推出學生國際大使免費英文導覽服務,每日提供三場導覽時段(10:30、13:30、16:30),帶領外籍旅客深入了解園區的歷史、建築、生態與文化脈絡。園區語音導覽同步升級為中英文雙語版本,讓旅客可以無限制的自助導覽;另外也修正園區內導視系統及地圖,並新增製菸工廠2樓引導指標,創造更友善直覺的遊園動線,讓每位賓客都能輕鬆、安心地探索松菸多樣且迷人的風貌。松山文創園區誠摯邀請全球選手及民眾一起走入世壯運公園,蒐集松鴨桑紀念徽章、拍下應援打卡美照、探索風格店家與展覽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共創熱血運動回憶!

世壯運公園地圖詳情: https://reurl.cc/M32Z4n

「松菸應援 世壯運GO購」活動詳情:https://reurl.cc/3KbNWL

文青週末這樣玩! Top8「全台文創景點」展覽市集打卡點通通有

medias-20250507-681a5b9233d62.png

從北到南,不少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風格選品聚落與藝文活動據點,吸引民眾打卡拍照、逛展覽、逛市集,每逢週末總是吸引眾多人潮,尤其各地熱門展覽接連登場,讓文創園區成為許多人假日放鬆、找靈感的好去處。究竟有哪些景點最受網友關注?快來看看你常去的地方有沒有上榜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一年內「全台文創景點」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八大全台文創景點。

「華山、松山」文創園區潮流展覽不間斷 「駁二」港邊藝文氛圍感滿滿

觀察過去一年網路針對全台文創景點的討論,以「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最受關注。園區坐落於台北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是許多民眾週末朝聖的熱門據點。除了藝文展覽輪番上陣,園區內也常設風格市集、美食攤位與街頭藝人表演,營造出熱鬧又富有創意的氛圍。有網友提到「華山文創園區是個融合藝術、文化和創意的好地方」,無論是藝術展還是手作市集,每次來都有新發現;也有人推薦平日來訪「可體驗到一股悠閒的文青氣息」,散步拍照、喝咖啡都很愜意,「不會人擠人」。還有網友分享「各種展覽目不暇給,只恨時間不夠多,無法逛的透徹」,展館多、環境寬敞,加上大片草地讓人可以坐下來聊天、放鬆心情,也讓華山成為不少人假日聚會與獨處的首選地點。

同樣位於台北市的「松山文創園區」也備受網友討論,由舊菸廠改建而成的園區,保留歷史建築風貌,融合選物店鋪、特色展覽與設計品牌進駐,成為不少人尋找靈感、感受美學生活的據點。有網友認為這裡「地點方便,鄰近大巨蛋站」,無論是週末散步還是安排展覽行程,都能輕鬆抵達。不少人喜歡園區不定期舉辦展覽和文創市集,「每週都有不同的展覽活動」,即使常來也「一點都不會膩」。園區內的日式建築、生態池與巴洛克花園也獲得好評,「能夠在台北鬧區中,一秒進入安靜知性的好所在」。另外也有民眾分享,每次來總會去池畔散步、看看「大白鴨搖擺走路」,再逛風格小店挖掘創意好物,「好多角落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國小時候」,讓松菸成為假日療癒心靈與激發創意的雙重天地。

南台灣代表性的「駁二藝術特區」同樣受到熱烈討論,駁二近年來以倉庫改建空間結合裝置藝術、市集活動與文創品牌進駐,成功打造出富有個性的藝文聚落。園區緊鄰高雄港,場域寬敞、視野開闊,不少人直呼「駁二特區真的太好照相了」、「天氣好所以天空好藍,可以很悠閒地逛晃」。也有網友分享,「第一次來駁二是為了練習拍照」,倉庫建築、豐富的壁畫塗鴉,加上滿滿的文創氛圍,「按下快門就是一張充滿故事的照片」。即使是多次造訪,也常能「遇上不同主題的展覽或市集」、「讓人靈感滿滿」。許多民眾推薦假日來訪,「搭輕軌順遊港邊風景」、「閒逛散步超有fu」、「是高雄文青最愛逛的地方」,無論是家庭出遊還是情侶約會,都能在這裡度過悠閒又充實的一天。

除了熱門的華山、松菸與駁二,像是由老糖廠改建的「十鼓文創園區」、主打復古小店與街頭風格的「藍晒圖文創園區」,也吸引不少文青旅人朝聖。而花蓮、中興與中原文創園區則融入在地歷史建築與特色市集,成為東部與中部地區的藝文亮點。你心中的私房文創景點有沒有上榜?不妨趁著週末揪朋友一起逛逛,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創魅力!

2025雙北世壯運轉播看民視! 周思齊、高國輝與陳美鳳號召全民熱情應援

medias-20250507-681a598808961.jpeg

世界壯年運動會將於5月17日至30日盛大登場,共計35種運動種類,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5萬名壯年選手齊聚臺灣。為迎接這場國際體育盛會,臺北市政府6日舉辦「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轉播記者會」,正式揭曉賽事轉播平台及內容,號召全民一起為選手們加油,感受運動的魅力。

記者會由知名競技啦啦隊「Monster」與世壯運吉祥物「壯寶」帶來活力四射的開場表演,提前為世壯運暖身、炒熱現場氣氛。世壯運除有素人選手圓夢參賽,還有許多退役國手、名人,及亮點選手參賽。今天出席選手包含退役棒球國手周思齊、高國輝,退役射箭國手袁叔琪、陳詩園,以及藝人田依甯、陳又榕、張晏塵、主播段慧琳,還有「噴射機阿嬤」潘秀雲及世壯運推廣大使-林友茂也親臨現場,「臺灣最美麗的歐巴桑」陳美鳳更擔任應援團團長,以滿滿熱情為來自世界各地選手加油打氣。

周思齊表示,在3年前就開始備戰世壯運,退役後便組隊參加,準備和世界挑一場;高國輝則說,我們球隊是「山羊兄弟」,希望所有民眾都能來現場為我們加油。其他參賽選手也於現場分享參賽項目,熱情邀請大家進場觀賽,陳美鳳也將象徵祝福與希望「壯寶」娃娃致贈予選手,祝福大家比賽旗開得勝,她也提及平常會走路慢跑和做瑜珈,認為運動不僅是紓壓,更敬佩選手們對運動堅持。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表示,世壯運不僅是一場國際級、高規格賽事,更是一個可以讓大家圓夢的國際交流舞臺,年滿30歲以上各國好手齊聚競技,邊比賽、邊交朋友。世壯運邁入倒數,特別公開賽會轉播收看平台,除民視無線台、緯來體育台、民視臺灣台等傳統電視頻道之外,更有多元媒體管道,如YouTube「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以及愛爾達、LiTV、四季線上等民視無線台OTT同步播出,邀請大家除到現場應援外也能線上收看,透過螢幕為選手加油,一同感受運動的感動與精彩。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表示,隨賽事進入倒數階段,活動熱度持續升溫,這場記者會不僅宣告賽事轉播正式啟動,也象徵雙北攜手,熱情邀請全臺民眾不論是到現場觀賽支持,或是透過多元平台收看轉播,一同見證這場屬於壯年夢舞臺的國際盛會。

【2025雙北世壯運轉播資訊】

開閉幕節目(含遊行) 播出平台:

電視:民視無線台、緯來體育台

網路平台:YouTube「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四季線上世壯運專區、中天新聞網、東森新聞網

民視無線台OTT播出平台:中華電信MOD、愛爾達OTT、LiTV、Hami Video、四季線上

競賽項目播出平台:

電視:民視無線台、民視台灣台

網路平台:YouTube「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四季線上世壯運專區、中天新聞網、東森新聞網、民視新聞網

民視無線台OTT播出平台:中華電信MOD、愛爾達OTT、LiTV、Hami Video、四季線上

高得石材創立二十年  董事長王綺慧堅持品質   踏實、創新 成就石材領導品牌

董事長王綺慧帶領「高得石材」成立20年精品頂級建材。

文/傅啓倫

董事長王綺慧帶領「高得石材」成立20年精品頂級建材。

以高檔大理石在業界闖出名號,董事長王綺慧帶領「高得石材」超過二十年的時間,產品受到國內頂尖豪宅與國際飯店青睞,透過每一片石材的獨特紋理,讓建築成品體現大氣與不凡,座擁不一樣的尊榮。

被定位在精品頂級建材,「高得石材」董事長王綺慧出身馬祖,來台跟著一位石材老闆學習,從事會計工作外也學習產品的相關知識,那時期的她就展現出細膩的心思,也累積了不少經驗。民國九十三年王綺慧決定自行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一片男性老闆中獨樹一格,讓她奠定在業界內有ㄧ定的地位,也有著「石材女強人」的稱號。

右起綜藝主持天王徐乃麟、董事長王綺慧、總經理張泰西,共同慶祝並見證「高得石材」創業20年里程碑。

創業過程艱辛 全家共同打造高品質石材

創業過程中並不容易,王綺慧獨自飛往土耳其、巴西、義大利等礦場挑選上等原石。「挑礦過程非常的辛苦!」由於天然礦場皆位於深山中,這也是造就品質的關鍵,每趟路程都非常遙遠,她必須跋山涉水,才能挑選到好的原石回台,光是這點就讓許多同行佩服。

當然在過程中也會遇到礦場的刁難,「曾經強迫要我買下次級品,但我必須做好品質把關,寧願放棄這次全部交易,我也無法妥協!」畢竟,她承接的是客戶對她的信賴,是每一次交易後,完美呈現作品的喜悅。

在這些辛苦打拼的背後,還有王綺慧的先生張泰西及兒子張敬偉的支持,總經理張泰西原先從事軍職,看見夫人事業、家庭兩頭燒,便毅然決然決定放棄軍旅生涯,與王綺慧一同打造高品質的石材建材。

從住家藝術到飯店裝潢,「高得石材」屢屢展現出建築成品的大氣與不凡。

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張敬偉從高中時期開始投入礦石研究,大學四年就讀實踐大學國貿系,利用寒暑假期,在中國石材廠實習,前後瞭解四川、雲南、山東等等礦山、相關貿易事宜,大三之後遠赴土耳其,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家,一個人扛著將近三十多公斤的石材樣品,三個月就跑了八十多個礦山,奠定了他現在對石材知識的基礎。

身為土耳其青商創會會長的張敬偉,因為長期旅居土耳其,與當地政商維持良好的關係,這次更上層樓成為歐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會長,他也期許未來台灣與歐洲青商會可以提升非官方的邦誼關係。

領先業界頂級石材品質,服務保證有口皆碑

走過二十年 讓建築體現不凡尊榮

「每片石材都有獨特的紋理!」在王綺慧眼裡,石材與人同樣具有溫度,而非只是冰冷的石頭。近年來,市售磁磚種類繁多,也頗受消費者的喜愛,會受時間、環境影響漸變,如果不慎敲到則無法恢復,只能更換。但是,天然的大理石材,不僅不會受到時間、季節、環境等因素而有變化,不慎敲到還可研磨修補,藉由一年一次美容,保持石材特色,透過設計的轉載,可以被視為空間主題、聚焦焦點、以及客製化,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項。

王綺慧合作的國家遍佈全球,包括中國大陸、印尼、土耳其、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巴西、非洲摩洛哥。在台灣已是精品產品,國內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建案,從牆面、地板、桌面到電視牆等,都能見到「高得石材」的作品。走過了二十個年頭,在客戶的肯定支持下,王綺慧和先生張泰西要用高品質材料與優質的服務,讓「高得石材」在兒子張敬偉接棒後,走向下一個二十年。

睽違5年 壽險業砸21億元出手北市精華土地

文/住展雜誌

財政部國產署昨(5)日舉行今(2025)年首批國有地設定地上權案開標,其中最受矚目的交易,莫過於元大人壽以逾95.46%的溢價率、總價高達21.777億元,搶下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一筆842.46坪的精華地,換算每坪價格高達258.49萬元。該筆交易是壽險業睽違5年後再次出手地上權投資,顯示其重返不動產市場的強烈意圖。

該地位處台北市靜巷內,鄰近捷運松江南京站、協和婦女醫院與伊通公園,生活機能成熟且位於核心精華區。此次標案共吸引兩家業者競標,最終由元大人壽奪得。元大人壽表示,該筆地上權案未來將規劃作為出租住宅,除響應主管機關政策,協助擴大國有財產的運用效益之外,也有助於提供長期穩定的經常性收益。

除台北標案外,另有2宗台中地上權土地順利標脫,分別為南屯區13期市地重劃區土地,由大毅生活公司以9,225萬元取得,溢價率為0.59%;以及西屯乙種工業區土地,由津悅食品以5,165萬元得標,溢價率1.46%。

國產署表示,未來即將公告的第二批國有地地上權標案,預計釋出6宗適合發展長照產業的標的,以配合政府規畫長照的政策方向,進一步推動社會住宅及公益設施發展,為公共資源創造更多社會效益。

延伸閱讀:
有土斯有財 無土沒人要 2024地上權台北只推一案
大內科地上權標脫 緯創集團20億拿下 打造AI園區
國產署精華區地上權招標 西門商圈案吸睛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台幣升值看漲房價? 業者:上次經驗難複製

文/住展雜誌

回顧上一波台幣升值潮,自2019年年中匯率約31.5元,一路升值至2021年Q3的27.7元,期間對應台北市房價也上漲約一成。不過,當時的時空背景屬於房市自景氣低點回升,加上疫情引發的通貨膨脹及營建成本大幅上升,形成有利房價推升的環境。

相較之下,近期這波台幣升值速度更快、幅度更急,然而房市目前處於價格高檔且面臨房貸政策,因此不動產雖仍具一定保值性,但若要複製過去那一波房價走勢,恐怕難上加難。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雖然台幣這波升值速度迅猛,但若無大規模外資,或美元轉換為台幣的資金回流投入房市,對於市場供需的影響不大,因此短期內對實質不動產市場的直接衝擊相對有限。相較之下,台幣升值對股市中的資產股則具備題材想像空間,資產股因而在此波升值過程中表現相對強勢。

今昔時空背景迥異

觀察上一波台幣升值潮,雖然對比近期速度較慢,但仍對應同一時間的北市房價出現約一成漲幅,背後原因即是當時房市自2016年便開始修正築底,逐漸復甦後又碰上疫情擴大通膨及拉抬造價,這些因素對房市的影響都大於台幣匯率。

然而近期國際金融局勢複雜,不僅台股受到波及而重挫,台幣匯率短期也面臨波動,原本被視為穩健配置的美債,反而成為風險來源,投資人面臨股債雙跌的局面,市場開始擔憂部分產業可能因匯率變動而產生匯損壓力,未來仍須持續觀察台幣快速升值是否對企業營運與財務表現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延伸閱讀:
房市盤整訊號浮現 信義房價指數首季微跌0.62%
股災後房市何去何從?專家:恐創疫情以來新低
去年房市交易量創11年新高 李同榮:今年恐30萬棟不保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股匯牽動房市走勢? 一表看8年個別走勢

default

文/住展雜誌

當前全球經濟局勢變動劇烈,美國關稅戰後引發的貨幣戰爭進一步擾動金融市場,台幣匯率也隨之震盪。根據房地合一稅上路後股、匯、房市表現,專家表示,雖然匯率與房市間的關聯性不像股市那般直接,但其中仍存在遞延性與間接性影響。

觀察財政部、內政部近年資料,自2021年以來,台幣呈現貶值趨勢;同時間受疫情後台商資金回流,以及全球AI浪潮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升股市表現持續強勢,年度加權指數除2022年之外,其餘年度皆呈現成長態勢。

而房市方面,國內房價自2021年起穩定上漲,至2024年累計漲幅超過38.3%,顯示國內房地產具有一定保值性。然而,買賣移轉棟數以歷年各有高低,呈現波動情形,如2021與2024年為歷年買氣高點,2022與2023年則因政府一系列打房政策,導致買氣明顯減弱。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台幣匯率雖然和房市表現具有一定關聯性,但不能說是完全正相關。由於股市、匯市的波動較大,資產族群可能優先選擇套利後再將資金轉向不動產,以對抗通膨壓力。

政策仍是牽動房市一大關鍵

近期台幣升值甚至創下歷史最大升幅雖有利於進口,但也可能衝擊出口表現;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發起關稅戰衝擊全球金融局勢,市場信心動搖影響購屋人進場意願,不動產買氣可能因此受到拖累。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匯率與房市間的連動效應主要是「隔山打牛」,直接影響較不明顯,尤其房市表現的牽動因素包含廣泛,除台幣走強嘉惠資產族群之外,仍須考量政府打房政策等措施,才能推斷房地產是否因此受惠,建議購屋人應謹慎觀察政策、金融與總體經濟走勢再做決策。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戰衝擊 民眾對股市房市信心雙雙下跌
股市背後撐腰 近5年房價漲幅民眾更有感
川普關稅大刀傷及筋骨 國內房市明顯疲弱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磁磚計畫」得要有 避免事後糾紛

所謂的計畫,就是事先策劃,因此會有旅遊計畫、家庭計劃,各式各樣的計畫,那在裝修當中,不管是建新屋還是老屋翻修,都應該要有磁磚計畫,只是大多數人沒聽過。

文/吳翃毅 圖/PEXELS

住保會最近接獲民眾投訴,在舊屋修繕中,重鋪磁磚後,卻不知道該不該要求師傅重新施工,而為何這樣難啟口,是因為問題出在幾塊磁磚沒有對縫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不只出現在舊屋磁磚重鋪,就連新建案也曾有過民眾來電投訴建商。

台灣愛用磁磚 貼磚前須有磁磚計畫

台灣是個很愛用磁磚的國家,磁磚是建築物表面裝修,經高溫窯燒而成,經加工拋光,表面無毛細孔、且硬度高、耐刮耐熱不怕潮濕的優點,對於氣候潮濕的台灣來說,是很好的通用建材,加上可以用水洗來保持清潔。

磁磚產業發展至今,不僅品牌多、選擇多樣化,還有各式各樣的花色可以選擇,不管外牆還是地板,台灣人愛貼磁磚的比例確實是偏高。

磁磚建材,通常分為耐磨防滑的地磚、美觀好清潔(內牆)的壁磚,還有能夠耐風雨沖蝕的外牆磚;磁磚這麼好用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都不清楚,貼磚前不管地磚、壁磚還是外牆磚,得要有所謂的磁磚計畫。

所謂的磁磚計畫,不管室內還是室外要貼磚,都得要有一份磁磚計畫包括平面圖、立面圖、3D示意圖、磁磚樣品,其中的細節還有放樣圖,事先知道每塊磁磚的尺寸、縫距,預抓膠泥的厚度,更有利後續精準執行。

不管統包、設計師或是泥作師傅接案,外牆、內牆或是地板都要有磁磚計畫,這份磁磚計畫,會以屋主挑選的磁磚,配合磁磚氣質來規劃灰縫,至於是自然縫、3mm或5mm或是更大的寬縫,搭配對應磁磚顏色的填縫劑(白色或是水泥原色、淺灰色等等)。

數十年以上使用壽命 開始就得謹慎

有些業者要求甚嚴,以使用設備或預埋管路的前後關係,加上洩水、排水還有改變磁磚方向等等,來更正磁磚縫關係一併畫出,而負責施工泥作老師傅更是不馬虎,從外觀、平整度、接縫寬度、施工牢固性,加上整體駐足步伐及空間美觀的匠人精神,這類的基礎工程,施作完成,就是數十年以上使用壽命,須謹慎執行。

也就是說,貼磚前,需要有一份磁磚計畫,能在施工前一一確認細節,降低設備安裝、顏色搭配等施工錯誤,再者能夠避免耗材,節省施工成本,一份磁磚施工計畫,再者施工人員的專業,諸多細節缺一不可,才能讓磁磚鋪設達到完美的一百分。

消費者在挑選磁磚時,也要注意,比如說,同一個區塊挑選同一個廠牌同一個花色,品質不會有落差,再者磁磚請選擇有符合國家標準(CNS)或是正字標記的產品,或是設計師送樣品來的時候,可以多比較幾家,畢竟這一貼上去,幾乎就是個不能回頭的選擇了。

少了磁磚計畫 小心可能求償無門

只是所謂的要有磁磚計畫,從住保會申訴案例來看,僅有少數的設計師承攬的設計合約,會出現磁磚計畫這份圖說。

統包或是師傅自己接案的,通常在報價單上只會出現一式報價,別說一間浴室有多大,磁磚要用多少,哪個型號哪個顏色,這些細節通通都沒有,更別提有所謂的磁磚計畫⋯⋯衍生出紛爭,往往都是定作人(屋主)倒霉,別說求償無門,後續的損失都得自己扛,除了金錢之外,延誤完工耽誤時程,損失的遠遠超過想像。

施工前,雖然制定磁磚計畫需花費時間與精力,卻能提升施工效率及減少耗材,避免掉很多麻煩事,建議消費者找廠商施工前,從詢價開始,注意業者是否可以提供磁磚計畫,若不重視這部分,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不能馬虎一旦失誤,剔除磁磚重新來過,衍生的費用就會伴隨著增加,真的會賠更多。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內湖多案順銷 明星學區宅醞釀中

三豐日麗基地

文/住展雜誌

內湖區整體房市還算穩定,雖然推案數量不多,然銷況大都維持一定水平,據住展雜誌調查,第二季將有一些新案陸續登場,不過量體不算大。

三豐日麗基地

籌備中新案有上市公司三豐建設的「三豐日麗」,基地處主幹道角地,鄰近港華6號公園,距捷運港墘站不遠,規劃41戶(含1戶店面),主力為24~39坪2~3房產品,標榜學區宅(麗山學區),稍早已掛出帆布預告,詢問度不錯。

啟騰寶和建設合建案基地

而碧湖周邊有啟騰/寶和建設合建案,已釋出網路媒體曝光,惟進場時間會再晚一些,預計下半年才會公開,主力為18~25坪小宅產品。

碧湖雲景接待

前一波公開的指標案「碧湖雲景」以及「和暘夏灣」,據了解表現都不差,前者憑藉著鄰近捷運站的地段以及低總價優勢,實登顯示高樓層已出現超過140萬/坪以上的單價;後者純住家環境則吸引到不少換屋族的青睞,3房已所剩不多,現階段主力為21~27坪2房。

和暘夏灣接待_基地

舊案多剩特殊產品 靜待有緣人

蓮園心邑結構體

其餘舊案動態,大部分多剩餘屋,其中蓮園建設「蓮園心邑」目前主推挑高6米一樓庭院戶(約50~56坪),而美麗華商圈「開璽吾界」則釋出店面(約78~256坪),採租售模式。

延伸閱讀:
內湖新案1658萬元起 掀起市場新亮點
與內湖、南港為鄰 汐止區新案亮相
928忙碌開案中 內湖新案搶先報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低首付潮再起!買房好時機 還是市場最後的煙火?

2024年『吉祥‧如藝』推出超殺低首付49萬元入住北市蛋黃區,成功吸睛。圖/朱福山

廣告看板、社群推播,甚至捷運站的角落,都充斥著「輕鬆成家」「自備款再降」的標語,讓人不禁懷疑——房價真的變便宜了嗎?當建商紛紛拋出「低首付」策略,一方面讓更多人有機會踏入房市,另一方面,也讓人開始警覺:這是誘因,還是市場警訊?

過去,每當房市不穩、投資買氣降溫,「低首付」就會捲土重來,如今第四波風潮襲來,這究竟是剛需買家的上車良機,還是隱藏更深的風險? 購屋真的變輕鬆?買家該等還是衝?

本期封面故事,深入拆解這場市場角力戰,看懂背後的遊戲規則,決定你的下一步!


文/李科諺

近期,無論是在捷運月台的電子看板,還是車站外的大型廣告牆,頻頻可見「自備款7%起」「輕鬆入住蛋黃區」等吸睛標語;滑開手機,社群媒體的推播廣告也不時跳出「首付再降!工程期內輕鬆分期」的促銷訊息,令人不禁多看幾眼。

過去,這類宣傳手法主要出現在蛋白區或新興重劃區,如今卻悄然進入台北市核心地段。更值得注意的是,連一向銷售穩定的大型品牌建商,如今也開始在推案資訊中強調「低首付」的優勢。這樣的變化,對於無殼一族而言,無疑是一道曙光,象徵著手頭現金有限的剛需族群,或許能夠趁此機會圓購屋夢。
然而,從不動產市場的整體趨勢來看,建商紛紛端出「降低自備款門檻」的策略,或許不僅是為了吸引買家,更可能透露出房市進入寒冬的跡象。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台灣過去20年間,已歷經三波「低首付」浪潮,每一次都發生在景氣或政策出現不確定性的時期,並在短期內成功帶動買氣。前兩波甚至引爆投機客炒作,推升房市量價齊揚;第三波則受到稅制變革、經濟疲軟,以及政府有意「救市」的影響。

如今,這股熟悉的推案策略再度席捲市場,第四波「低首付」已悄然來襲。面對這場新一輪的市場變局,購屋族究竟該視其為機會,還是隱憂?答案將取決於這波房市調整的深度與長度。

房市震盪 建商讓步搶剛需買盤

2024年,台灣房市無疑經歷了一場三溫暖,更在「920金龍海嘯」之後翻起巨浪。許多投資客在這波市場洗牌中被迫出場,按理說房市回歸剛性買盤並非壞事,唯因限貸令的後座力強大,讓不少買家轉往短期內不需馬上核貸的預售屋產品。

此時,建商面臨建材和人力成本無法下降等壓力,大者如上市櫃開發商,小如數年一案的中小型建商,不乏在資金周轉上碰壁,於是紛紛掀出底牌,第四波「低首付」因此浮現。不過,這次與過去明顯不同的地方,在於前三波曾經一路扶搖直上的投資、投機客幾乎已被各種政策打趴,目前房市以剛需買方為主。

近期,低首付建案也從蛋白區擴展至蛋黃區,甚至捷運宅也加入戰局,顯示房市寒潮下,建商不得不放低門檻刺激成交。市場正進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博弈,而「現在是否適合進場」的疑問,也在一般購屋民眾的腦海中不斷盤旋。

買氣降溫 銷售策略全面轉向

永慶房產集團針對2024年第四季七大都會區的預售屋交易量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季減幅高達四成,其中高雄與新竹縣市表現最為慘烈,萎縮幅度分別達66.7%與62.4%,雙北也分別下降了40.3%與59.9%。不僅交易量萎縮,預售屋總價的中位數也普遍下修,只有新北市還微幅上漲;桃園與新竹跌幅較大,分別達7.8%與7.3%,就連台北市也出現2.1%的下滑。

當房市買氣迅速退潮時,建商一般會先祭出送禮券、抽獎活動等方式吸引客流,試圖以小幅度的優惠來營造話題。不過,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這些變相降價的招數只在短期產生話題,市場若持續不振,建商就不得不掏出壓箱底的絕招,也就是現在廣告板上最吸睛的「低首付」。

他進一步解釋,建商之所以不願率先公開降價,是因為成本結構居高不下,尤其有些業者是在地價瘋漲時期,以天價取得土地,當初開價已然不低,若此時輕易調降價格,恐將影響已購客戶的信心,也會破壞品牌形象,儼然陷入兩難局面。相比之下,打著「減少自備款」或「工程期內彈性分期」的方式,好歹能在總價表面上保持原數字,進而針對首購或現金不足的剛需客戶進行誘導。

當銷售手法從傳統讓利走向低首付,這是否代表市場已經準備反彈,還是另一波風險的開端?

從郊區到市中心 購屋門檻悄悄降低

「低首付其實是一種房市警訊。」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一針見血地說,每當房市前景不明朗、買氣衰退,建商才會訴求低首付,目的在於度過眼下的寒冬;在過去,低首付多是大建商才能推出的模式,但近年就連小建商品牌也加入行列,且從過往的郊區、蛋白區一路滲透到蛋黃區,這明顯說明了當前市況已到相對艱難的局面。

這種從大到小建商全面「降首付」的手段,不只是簡單的優惠促銷,更透露出某種「孤注一擲」的市場氛圍。建商們必須讓更多人簽約,才能在融資、貸款上取得較好的條件或更穩固的周轉空間。

回顧台灣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就能發現,低首付其實在過去20年裡已經出現了三次大規模浪潮,主要都在房市景氣陷入動盪,或建商需要加速去化庫存之時。這三波的背景、結局各有不同,但始終圍繞在「政府監管與政策調整」以及「資金、利率環境」兩大因素之間。

至於眼前的第四波,和先前有著幾項顯著差異,包括稅制與貸款審核更嚴、國際利率持續偏高,投機客恐怕難以「複製」出過去的成功軌跡,因此如今的低首付浪潮,更加著重於剛需族群,真正反映出市場的自住需求。

剛需買家機會來了? 風險仍須精算

然而,低首付仍只是「延後」自備款的付款模式,並未減少總貸款額;房價仍維持相對高檔,利率趨勢暫難見明顯轉向,建商雖然避免了正面「降價」,卻也不能保證未來的市場動能就能靠此策略長期撐住。

對於自住客而言,若能在工程期間做好財務規劃,並且選擇資金穩健的開發商,也許能享受低首付帶來的初期輕鬆;但若在完工前夕銀行只願意承作六到七成貸款,補不出差額就會陷入違約。這是所有想趁著建商祭出低首付方案進場的買家都必須深思的風險。

在房市走勢扭轉、政策與金融環境嚴管的前提下,「低首付」到底還是不是市場的萬靈丹?從過往經驗來看,它的確能在短期內協助建商渡過難關,並吸引特定買家下訂,但無法扭轉房價或利率偏高等結構問題。每次低首付潮之後,若遇到景氣回溫、熱錢湧入,建商便可能瞬間停止優惠;如果市況持續低迷,則可能有更多業者陸續推出更低首付來競爭買家。

面對如此變動,消費者能做的,便是多留意市場訊息、謹慎評估自身的收支與貸款能力,並仔細挑選建商品牌與建案性質,才能真正用好「低首付」這把雙面刃,而不被它傷到自己。須注意的是,建商若本身資金不足,一旦工程期拖延或出現爛尾,也會讓購入預售屋的民眾蒙受損失。

價格不動 付款條件變化藏玄機

李同榮提醒,真正要用低首付購屋的人,務必要選擇財務狀況較穩健、與銀行關係良好的大品牌建商,至少後續糾紛的可能性會少一點。而那些一年只推一案或數年才推一案的小建商,若沒有足夠的資金周轉能力,很可能只靠低首付方案大量攬客,一旦銷售不如預期就陷入周轉困境,將買家的權益一併拖下水。

除了在建商面向要謹慎挑選,購屋者也需考量居住地段與坪數規劃。許多廣告上標榜低首付,但實際上主推的產品往往是小坪數或總價較低的房型,吸引更多人以較少的首付款取得「上車」資格。

「買房並不只是挑選房子,更是挑選鄰居。」達永建設品牌策略部經理彭瑋婷直言,假如某個建案吸引了很多財務不穩定、意圖短線投資的買家,違約風險將會拉高,也可能造成日後社區管理與公共維護的混亂。尤其在低首付普及之下,如果有人認為只要繳一成就能「拚拚看」,到時候貸款下不來就選擇棄單,這種大面積的違約也會影響社區口碑和房價。

寶麟廣告副總經理管清智則提到,若是小坪數產品,銀行多半不願承作過高成數,通常會限制在五到六成,無形中增加了購屋者的後續壓力。因此,即使開心繳了少量簽約金,也要確定完工時能夠順利取得貸款。

在低首付誘因之下,有些建案會將工程期拉長到四、五年,讓買家更寬裕地分期繳款。然而,對真正在意「何時能入住」的自住者來說,工程期過久反而可能不是好事,因為貸款真的到位時,市場行情也可能有了更大的變動;若那時景氣依舊冷,銀行心態保守,就算建商曾宣稱可貸到八、九成,也不一定能實際執行。

換言之,低首付解決的只是初期痛點,並未縮小整體的房貸壓力,也不足以對抗利率高企,與房價居高不下的結構問題。

購屋門檻降低 真的划算嗎?

雖說如此,對一些有居住需求,但暫時拿不出二、三成頭期款的剛需族,這個時候或許能以較低的「門檻」嘗試進場。

李同榮建議,交通建設與都會區範圍的延伸,讓過去被視作偏遠的地帶,如今也能成為可接受的通勤圈,若民眾願意稍微放寬「蛋黃區」的地段要求,或許可以在蛋白區用低首付方案買到相對舒適的房子。

「只是要謹記事先做好至少五到十年的生活規劃,避免選擇尚未成熟的地區,否則還要面臨通勤、教育、商業配套不足的問題。」他說。

此外,經濟上的評估同樣重要,因為幾年後不確定銀行能放多少成數,而高利率之下,房貸月繳金額也可能比過去二、三年多出不少。對於那些籌錢能力有限或收入不穩定的家庭,買了之後可能會更加辛苦。如果市場行情變動,或者銀行貸款政策再度趨緊,低首付帶來的初期寬鬆,最終可能轉化為更沉重的還款壓力。

因此,除了個人財務規劃,影響市場走向的還有政府政策如何調控房地產。

資金壓力下 建商讓利能撐多久?

隨著政府對房地產的管控越趨嚴苛,從囤房稅2.0到多次信用管制,都在抑制投機性炒作,銀行系統也更加保守,從而讓這波低首付更趨近「單面刃」的性質,也就是主要針對真有居住需求的人,而非像前幾波一樣催生龐大的炒作力量。

觀察台灣房市的歷史經驗,不難發現每次低首付出現後,房價往往越墊越高,但這次略有不同,雖然同樣有「自備款再降」的賣點,由於投機者受到政策壓抑,無法輕鬆翻轉,導致可以大幅炒作的能量已不復存在,市場結構變得更加「剛需化」;剛性買盤雖然對價格依舊敏感,但若真的有長期居住計畫,也不排除在此時利用建商軟化的姿態來爭取更多議價,或獲得更優渥的工程期付款條件。

從小恩小惠的家電、裝潢,到最終手段「低首付」,不難看出建商在面對市場萎縮時的策略逐漸升級。當然,有些建商也會視銷售狀況不斷調整,等到庫存去化達一定程度,就悄悄縮減低首付優惠。

對此,購屋者不妨留意相關廣告投放的方式,如果是在轉角大看板或大樓布幕上刊登,因更換成本高,通常會維持較長一段時間;若只是工地邊掛布條或靠社群平台投放,就可能隨時喊停。大小建商品牌的資金體質、談到的開發貸款額度,也會左右這類促銷案能維持多久。

價跌難見 談判空間反而變大?

另一方面,建築成本並沒有明顯鬆動的跡象。大陸建設執行長廖淳森就坦言,地價、建材、人力價格持續攀升,導致建商只能用各種方式支持銷售,但要在「表面單價」上真正做出大幅調整非常困難,目前只能看到「價平量縮」的趨勢。

不過,對於有心在此時期購買預售屋的消費者來說,這種價量結構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市場普遍處在觀望氛圍,買方相對主導,仍可以在總價或後續付款條件上取得更大的談判空間。

整體而言,當前的「第四波低首付」無論規模或性質,都與前幾次差異顯著。前幾波常見的投資客蜂擁而入之景已不復見,政府政策與金融機構聯手遏阻炒風之後,市場剩下的多是自住民眾在評估是否能以更少自備款度過前期,不可否認,對某些手上資金有限但收入相對穩定的買家來說,這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機會。

然而,購屋本質終究牽涉財務規劃、社區品質以及信用管制,必須將若干年後的利率情況、貸款審核狀態與建商資金穩定度都考慮在內,不宜只看到「只要7%」「一成首付」就衝動簽約。

經濟穩、利率高 購屋決策更趨理性

回顧歷史,每一波低首付潮都曾在短期內推升房市買氣,吸引自住族與投資客進場。然而,最終能否健康落幕,往往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是否向好、利率是否回落,以及建商與買家的財務實力能否支撐至交屋。低首付雖然降低了購屋的門檻,卻無法改變房價與貸款壓力的長期結構,這也是買家需要謹慎衡量的核心問題。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指出,當前市場環境與過去幾波低首付潮有顯著不同。央行總裁楊金龍曾明確表示,國內CPI需降至1.5%以下才有降息的可能,而在美國通膨壓力持續、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下,台灣的通膨仍有上升風險,短期內利率恐難見顯著調降,房貸利率也將維持高檔。

這意味著,低首付提供的初期資金緩衝,未必能有效減輕長期購屋壓力,特別是在高利率環境下,買家的貸款負擔仍將不輕。儘管如此,市場仍對台灣經濟維持正向預期。

過去幾波低首付潮,往往出現在經濟復甦初期,跟著GDP逐步成長;而這次不同之處在於──台灣經濟已進入成長期,雖然受高基期影響,但中研院、台經院、中經院、台綜院等四大智庫仍一致看好今年GDP成長率將維持3%以上。

經濟基本面穩健,或許能對剛需買家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但整體房市仍受到政策調控、金融環境趨緊等因素牽制,市場交易將進一步回歸理性。

促銷與風險並存 買家該如何抉擇?

這場以「低首付」為號召的促銷戰,更像是一面市場的鏡子,映照出建商的求生策略、銀行的風險控管,以及剛需族群在高房價環境下試圖尋找機會的現實拉鋸。

對於有意進場的買家,審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並衡量未來幾年內的貸款成數與利率走勢,將是關鍵決策點。如果有足夠的財務規劃與穩定收入支撐,或許能在這波市場調整期中取得相對優勢,甚至透過低首付降低初期負擔,進而順利購得心儀物件。

但若資金籌措能力有限,或對市場變數心存疑慮,則應警惕低首付的「雙面」特質,避免因利率變動或貸款成數縮減而陷入違約風險,甚至面對爛尾案等難以承受的後果。

房市是一場長期賽局,短期的促銷與讓利終究無法改變市場的根本結構。「輕鬆入住」的背後,仍是一連串貸款審核、利率波動、社區品質管理的長期考驗。在這場買賣雙方的心理戰與市場策略角力中,真正能穩健前行的,依舊是那些擁有充足準備、清晰規劃與理性決策的購屋者。

延伸閱讀:
「低首付」風險須知 買房真的變輕鬆?當心財務壓力讓你付不出來 
2025稅改「殺很大」 房子放十年竟變豪宅? 自住老屋主也逃不掉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低首付」風險須知 買房真的變輕鬆?當心財務壓力讓你付不出來

示意圖。圖/民眾提供
「存到第一桶金,就能買房嗎?」當房價飆漲,一百萬元早已無法當作購房門票。近年來,建商大舉推行「低首付」方案,看似降低門檻,卻暗藏資金調度風險,從工程款支付壓力、貸款縮水到投資客炒作,稍有不慎,買房夢恐變違約噩夢。低首付是機會還是陷阱?

文/翁嘉妤

「我以為存到第一桶金就能買房子,但最後仍向現實妥協。」32歲的李小姐北漂十年,想在雙北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省吃儉用存下人生第一桶金100萬元,但卻發現這筆錢根本負擔不起雙北預售屋的頭期款。

「我只好退而求其次買一間低首付,只要自備90萬元就可以入手的預售屋,雖然離我的工作地點需要通勤一個半小時,但我擔心再不買會追不上房價。」

李小姐的故事並非個案,而是當前房市困境的縮影。過去,存到100萬元被視為買房的重要里程碑,許多理財書籍與媒體文章也鼓吹這筆錢足以支付預售屋頭期款。然而,近十年來房價漲幅遠超預期,加上物價指數與通膨率攀升,建築成本水漲船高,100萬元對如今的房價來說,已無法應付多數地區的頭期款門檻。

房市專家田大全向本刊表示,若以現行房價觀察,頭期款至少需要300萬元左右才夠,再加上預留總價10%到15%的裝潢與雜支費用,往往只能買到離都心較遠的蛋白區預售屋。對於那些嚮往在雙北或其他都會區置產的年輕人而言,想用100萬元「當頭期款」已不切實際。

第一桶金難跨頭期款門檻

根據永慶房屋在2024年進行的全台預售屋統計,若以兩成頭期款計算,多數縣市需要的自備款都遠超100萬元,就連平均總價較低的花蓮與屏東也得接近200萬元。至於台北市的預售屋平均總價更高達4千多萬元,自備頭期就要850萬元才能取得入場資格。新北、台中、新竹等城市則普遍要400萬元上下,才有機會跨過最基本的頭期門檻。這些數據說明,過去人們在100萬元到手後就能買房的想像,如今大多只能留在歷史記憶裡。

回到更現實的角度,內政部公布的平均月薪統計顯示,台北市的每月平均薪資約5.8萬元,若扣掉3.4萬元的生活支出,每個月只能存下2.4萬元。若單純靠儲蓄而沒有任何投資理財,要攢到850萬元恐怕需要將近30年時間。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分析,假使有家庭支援湊到頭期款,雙薪家庭儘管所得較高,也得面對30年房貸的月繳11萬元以上壓力,「如果光是房貸就占去了大部分薪資,生活品質自然難以維持在原有水準。」

他也提到,全台大多數縣市的房價負擔等級,都已超出政府認定的合理範圍,只有基隆暫且維持在可負擔水位,足見在這種環境下,買房對多數人而言依舊是艱鉅的挑戰。

建商救房市殺手鐧 — 低首付

事實上,隨著房價不斷攀升,市場逐漸出現兩極化的趨勢,一方面,高總價門檻讓許多剛需買家卻步;另一方面,政府近年來加強調控政策,如限貸令與平均地權新制,使得部分投資客開始退場,市場交易熱度因此逐漸下降。

在買氣減弱的情況下,建商為了維持銷售,開始改變行銷策略,低首付方案便成為其中的主要手段之一。過去只有銷況不佳或地區較偏遠的建案較傾向祭出這類方案,如今就連蛋黃區都看得到「首付7%」「訂簽5%工程零付款」等大型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低首付或許能在短期內吸引潛在買家,但也因為總價並沒有真正降低,所以仍必須留意後續資金調度的難度。住商機構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低首付真正的隱藏地雷不在於「頭期款減少」這件事本身,而是在預售屋還沒完工之前,買家無法取得銀行貸款,後續工程款若繳不出來,還是難逃違約風險。

破除低首付迷思 總價未降低

其實低首付在交易流程中最棘手的部分,往往是工程款階段。按照一般預售屋交易的流程,通常分成付訂、開工、完工、交屋四大步驟,其中付訂階段包含訂金與簽約金,約占總價的一成。等到建案正式開工時,需要繳納第一筆工程款,也就是開工款,通常是總價的5%;接下來,隨著施工進度陸續繳納的工程款總額,加起來大概是總價的10%到15%左右,最後在交屋階段,再向銀行辦理貸款把尾款付清。

假如建商主打「訂簽5%」的低首付方案,就意味著原本的簽約金有一部分推遲到後續的工程款裡,雖然初期負擔看似大幅降低,但也讓施工期間的繳款壓力無形中變得更重。尤其預售階段無法通過房貸付款,買家只能依靠自有資金或其他方式融資,倘若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全盤計算,隨時可能因工程款催繳而爆發財務危機。

交屋前「養信用」保核貸成數

實務上,不少民眾原本以為自己僅需支付很少的訂簽款,卻在幾個月後又被通知要付開工費用,才驚覺資金明顯不足。又有些人到了後續支付工程款階段,試圖辦理信貸或周轉金補缺,但礙於信用條件不夠理想,最終只能透過利率更高的管道借錢;長此以往,房貸尚未開始,有民眾就已背上好幾筆高昂的利息成本,最後讓房屋還沒正式交屋就陷入斷頭風險。

自920打房政策後,台灣迎來第四波低首付風潮,打出類似訂簽7%、低月付的廣告看板數量大幅增加。

對此,田大全強調,低首付本身並不會影響銀行審核貸款的成數,真正影響貸款條件的是買家本人的收入、信用評分以及工作穩定度。他建議,準備買房的民眾最好在交屋前一年的時間,就能夠開始「養信用」,檢查自身的信用卡、貸款還款紀錄,並想辦法讓收入呈現穩定的成長曲線。如果薪資太低,也許可以考慮在這個時期轉換工作,以拉高銀行認定的授信水準。

律師周念暉則建議,若購買預售屋時擔心最終申辦貸款成數不足,可以在買賣契約中增列「若貸款成數無法達到預期,則交易可無條件終止」這樣的條款。雖然建商未必都會接受,但若能談成,至少能在最壞的情況下保留一條退場路。

「2024年初銀行滿水位,因政策干預、貸款成數縮水或個人信用受影響,臨交屋前貸不到足夠金額,只能賠償違約金甚至被迫低價轉手,這次經驗已給很多人帶來慘痛教訓。」周念暉指出,類似狀況在人口紅利不若以往、新建案又逐年增多的市場環境下,更可能發生。

低門檻下暗藏交易風險

即便買家資金準備充足,能夠應對工程款與貸款審核,預售屋交易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其中,建商的施工進度與誠信問題,便是影響交屋時間與最終房屋品質的關鍵。過去市場上不乏因建商財務狀況不佳,導致工程期一再拖延,甚至無法如期交屋的案例。

相比成屋,購買預售屋最大的風險在於買家無法「眼見為憑」,只能依靠合約與建商的信譽來確保交易順利進行,再加上近年來的缺工缺料問題加劇,延遲交屋的案例不勝枚舉;依照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如果建商逾期三個月都未開工,或是無法如期取得使照而造成交屋延宕,便算違約,買方可要求遲延利息或全數退還已繳交的款項,甚至可再加上總價15%的違約金。

不過,對於多數消費者,要行使這些權利往往得曠日廢時的溝通或法律程序,若買家在資金周轉或工程期監督上疏忽,恐陷入更被動的地位。

低首付意外成年輕人購屋的希望,不過交易過程仍藏風險。圖/pexel

門檻降低 投資客大開槓桿

低首付不僅改變了一般買家的資金壓力,也在市場上帶來更深遠的影響。當房市進入盤整期,交易量減少時,建商為了刺激買氣,大量推出低首付方案,讓購房門檻看似降低。然而,這類優惠措施不僅吸引了剛需族群,往往也讓投資客有了更靈活的槓桿操作空間。

對部分資金雄厚的買家來說,低首付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自備款同時購買多戶預售屋,藉此放大槓桿操作,試圖在市場回暖時獲利。這種現象導致低首付建案不再只是提供剛需族群購屋機會,也成為了投資客短期套利的工具,進一步影響市場供需結構與房價走勢。

因此,過去當低首付方案大量出現在市場上時,另一個後果是吸引了許多投資客大舉利用槓桿進場,他們藉由少量的自備款同時買入多戶,打算在完工後或市場上漲時,轉手高價拋售。

徐佳馨指出,這些投資客以低首付入手,常常不是自住需求,所以對房屋本身的施工品質與結構沒有太多關注,在轉手時,通常會先做一番裝潢包裝,等到新古屋市場價格被炒高後再釋出。

投資客急脫手掀拋售潮

同樣地,若市場不好或貸款縮水,投資客就會選擇短時間內拋貨,產生平轉或賠售潮,直接衝擊該區域的新古屋和預售屋價格,也讓正常想入手的自住客面臨不穩定的市況。

近期,在台中就有類似案例,當地資深房仲業者指出,某條街上竟有八成物件接連以平轉或賠售條件出售,「大部分是投資客在疫情過後,趁著低首付時搶進,現在交屋,貸款成數不足,又遇上政府打炒房,急著把房子脫手。」

即便《平均地權條例》已嚴格限制五年內轉手將課重稅,但這類投資客多半不以為意,因為只要房價在過去三、四年間,已有不錯的增值空間,所賺到的價差足以抵銷重稅成本。

對此,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黃昭閔提醒,在淺碟型結構的區域,一旦市場傳出一點風吹草動,大量拋售就會湧現,房價波動幅度遠高於基本面可支撐的程度。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全台住宅類建物使用執照核發量高達13.8萬宅,創下近29年來新高。當如此龐大的交屋潮到來,加上疫後進場的投資客開始拋售,預售屋買氣不排除受到影響,若一般買家沒有提前做好財務規劃,或忽略了建商背景和合約保障條款,就可能在這種供給集中爆發的階段裡,被推向違約或高利貸款的危機。

低首付如雙面刃 恐釀風險

低首付方案表面上雖然看起來能「省掉」一大筆初期自備款,但最終還是得面對房屋總價、工程款與貸款審核等問題,並未真正降低整體購屋成本。其作用就像一把雙面刃──對財務實力雄厚或已經考慮周全的族群,能在當下搶先卡位,但對財務較脆弱、信用有瑕疵或收入不夠穩定的人,一旦在工程期或貸款關鍵時刻出現狀況,往往便只能啞巴吃黃連。

「量力而為」始終是購屋前最重要的原則。田大全建議,打算使用低首付購房的民眾,一定要在簽約前充分瞭解各個階段的資金需求,弄清楚自己是否能負擔開工款、工程款、裝潢預算,以及掌握預期的貸款成數,「如果能在交屋前一年開始檢查信用評分、調整收入結構,就能在貸款審核上取得更佳條件,以免走到最後一關卻因貸款成數不足,最後功敗垂成。」

「多一層評估」降低首付風險

買房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場深思熟慮的財務決策,而低首付只是預售屋的眾多付款方式之一。門檻降低,不代表風險減少,購買前的功課依然不可忽視。從建商背景、區域發展、交通條件,到建材品質、施工細節,每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未來的居住品質與財務安全。更重要的是,合約條款的每一個細節,也牽動著貸款條件與付款進度,務必仔細審閱,避免落入隱藏風險。

低首付方案僅是降低門檻,總價並未變動,因此還是得審慎考量自身能力。

若評估後發現,即便是低首付方案,自己的財務狀況仍無法負擔,那麼或許比起勉強入場,更應該重新檢視資金規劃,確保在穩健的財務基礎上買房,而非為了一時的低門檻而將自己置於高風險之中。

在房價高漲、供給日益增加的市場環境下,購房者能否順利度過交易風險,關鍵在於自身財務狀況的掌控,以及對合約條款的細緻理解。如果只看到「低首付」的表面優惠,卻忽略了後續工程款與貸款壓力,那麼整個購屋過程,很可能會在施工後期或交屋階段,因資金調度不及而陷入違約困境。當房市變動快速、投資客操作頻繁時,風險更是加倍,凡事多做一層評估,永遠勝過事後懊悔。

延伸閱讀:
低首付潮再起!買房好時機 還是市場最後的煙火?
2025稅改「殺很大」 房子放十年竟變豪宅? 自住老屋主也逃不掉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2025稅改「殺很大」 房子放十年竟變豪宅? 自住老屋主也逃不掉

圖/PIXABAY、PEXELS 輔以視覺創意合成示意
低首付推高房價,轉手與持有成本成隱憂。2025年豪宅稅改上路,長期持有者面臨單價超標重稅,房價上漲不再是純利多,市場結構變動正重塑未來交易與資產配置。

文/王奕淳

「一夜之間,我的房子竟變成豪宅?」近來,許多長期持有的自住屋主驚訝發現,過去買來自住的房產,如今卻因新稅制被課以重稅。2025年豪宅稅改新增「單價門檻」,即便總價未超過標準,單價過高仍可能適用高稅率,讓不少計劃出售的屋主措手不及。

這項政策特別針對2012年實價登錄前購買、2024年才出售,且無法舉證當時購入成本的房產,許多原本認為「與豪宅無關」的房屋,竟也落入課稅範圍。這不僅讓已經出售的屋主陷入資金調度困難,也將影響市場買家未來的交易策略。

接下來,《住展雜誌》將透過幾個關鍵問題,深入剖析這項新政策的影響,並提供屋主在申報與交易時的應對建議,以降低潛在的財務風險。

針對小宅加計單價

「考量成交單價較高的房屋通常也具備較高的獲利率,為了讓申報時的設算所得更貼近賣方實際所得,於是將每坪單價納入,作為豪宅稅課稅的評估條件。」今(2025)年二月中旬,財政部針對今年五月要課徵的財產交易所得,宣布將以加計單價的方式,要求民眾獲取高額利益同時,也必須繳納合理稅負。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對此說明,近來憑藉壓低總價、以高單價創造獲利空間的小宅產品,雖然大多都是指預售或新成屋,但在中古屋市場中,也同樣出現類似情形。即使單價較高,只要總價較低且買方能夠負擔,這類房屋相較於其他較高總價的中古屋,成交情形更加順利。

為申報合理反映獲利

言下之意,在中古屋市場以低總高單更具去化優勢的現況下,若不調整原先豪宅稅的課徵標準,這些免除課稅的低總價中古屋只能以房屋評定現值(編按:由政府評定、作為房屋相關稅賦的課徵基準)申報所得,由於中古屋屋齡較高、房屋評定現值較低,將會造成得出的申報稅額與實際出售獲利相比顯得太低,後續申報的所得稅額並不切實際。

對此,政府不僅將各縣市的房屋單價納入豪宅稅課徵條件,也針對各行政區的所得計算比率進行調整,甚至將多年來並未調整的獲利率,從17%調高至20%,種種都是為了盡可能如實反映賣方的實際獲利情形。

兩條件具備就須留意

中古屋賣方將受這波申報所得新規定影響。觀察當中新增的部分,因為是針對沒有列舉取得成本的交易,所以關注的條件有二,一是在2012年八月實價登錄施行前購入、因此並無政府主動掌握購買價格的房屋;二是交易在去年完成,且總價或單價達到豪宅稅認定標準的房屋交易案件,兩條件須兼備。

也就是說,這類在去年出售前,便已持有12年的高單價住宅,其交易金額將作為今年五月繳納相關稅負的依據。其中,單價是以包含裝潢等費用在內的總價,僅排除車位價格後加以計算。

行政區四特點備受關注

另一方面,在同一縣市中,不同行政區受到的影響也各自有異。以台北市總價低於6000萬元,但每坪單價高於120萬元的住宅交易量為例,在實價登錄統計去年交易的數據中,屋齡超過12年的案件在士林區有30件,大安區則多達185件。

從新規定調整各行政區的房屋交易所得計算標準也可見端倪。在普遍調升比率、最高達5%的情況下,萬集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鄭鈺樺表示,預計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區最受影響。觀察房屋交易所得計算比率調高較多的行政區,可歸納出其中具備四大特點。

首先,本身是房價基期較低的區域。對比12年前,也就是2012年實價登錄上路之前,部分行政區在交通等建設議題持續發展下,工作機會接連增加,進一步形成穩定的居住需求,帶動當地房價至今相對高出許多。民眾若是在當時便已持有,且直至去年才賣出房產,往往可得到高獲利,例如桃園龜山、新北三峽等。

機能優勢與潛力為關鍵

其次是具備台積電設廠議題的區域。部分行政區即便在12年前,尚未出現這類高科技業發展議題,或是相關產業就算已具備一定規模,也都隨著全球掀起科技浪潮,吸引眾多企業投注資金、陸續進駐當地園區,達到活絡當地、促進多方發展的效果。

像是近年在台積電積極設廠下,帶來大量工作機會,不僅催生居住需求,伴隨的巨大人口紅利往往也促進當地生活機能發展,連帶讓房價更加攀升,新竹竹北、高雄橋頭等地便是例子。

三則是挾蛋黃區的地段優勢。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蛋黃區雖然本身房價基期高居,但可開發的素地有限,從而墊高土地取得成本;加上生活機能完備,其他區域不可比擬下,讓房價對比以往的高水準,仍然可以節節攀升。實例有如台北中山、松山、中正、信義、大安等。

最後還有重劃區優勢。重劃區會將土地進行整理並重新規劃,使得區域內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除有利於改善與升級交通、學校、醫療設施等基礎建設,也可能會引入更多的住宅或商業開發項目,眾多發展潛力讓置產與投資客早早進場,帶動房價水漲船高,例如桃園市的桃園、中壢等。

新規前後申報差異大

觀察新舊豪宅稅當中申報差異,以台北市中正區一間房屋評定現值400萬元、房地比(編按:房屋評定現值/(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為三分之一的五十坪房屋為例,其總價5800萬元,其中包含價格300萬元的5坪車位。

在新規定納入單價條件之前,因為該筆交易尚未達到台北市總價6000萬元的豪宅稅門檻,所以要以非豪宅的標準計算,算式為「出售當時的房屋評定現值X該行政區房屋交易所得計算稅率。」,即400萬元X48%,得出所得申報稅額為192萬元。

但在今年新制豪宅稅2.0加入單價條件後,該筆交易每坪達122.2萬元,便會因為高於台北市每坪單價120萬元的門檻,而被視為豪宅,須改採用算式「成交總價X房地比X獲利率。」,即5800萬元X三分之一X20%,得出所得申報稅額為386.7萬元。同一筆交易在兩種不同算式下,須併入所得申報的稅額竟倍增。

高稅負與讓價二擇一

有鑑於今年首次加計單價的新規定,讓豪宅與非豪宅之間的申報稅額差異擴大;鄭鈺樺表示,目前新規定因應各行政區的房價漲幅有不同調整,漲幅較大的地方變動計算比率的幅度也較大,「在實價登錄前取得、於去年出售房屋的眾多交易中,愈是頻繁採用低總價、高單價這類銷售策略促成去化的地區,受新制影響就愈大。」

未來屋主出售房屋時,若是單價剛好接近豪宅稅門檻,便可能會將部分價格灌入車位,以避免議價空間擴大或事後課稅較重影響獲利。

對於物件位於單價占比認定標準居高的縣市,或是交易所得計算調升比率較高的行政區,鄭鈺樺提醒,民眾若打算索性拉大獲利空間,事先將未來可能要申報所得的稅額轉嫁至總價,除得考量當前房市交易冷淡,造成空有高價、苦無買盤的情形外,即便交易後,衍生的高稅負仍逃不掉。

尤其從今年開始一直到2027年,房市迎來大量交屋潮,對應屆時房貸水位高居的情形可能還在緩解,中古屋更有機會出現讓價情形。

成本留存以防萬一

針對目前民眾對於房屋交易所得選擇的申報方式,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指出,不管賣出的物件是否被歸類為豪宅,賣方即便手邊有當時的取得成本,也不見得會一一呈上申報課稅,而是選擇用「無法列舉成本」中的兩種算式計算,一方面是因為屋齡較高、房屋評定現值較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獲利率僅20%,相比照實申報的計算方式,最終申報的所得通常較低。

雖然取得成本的相關資料在這波豪宅稅新規定中,未能發揮節稅效果,但陳碧源依然提醒,不論房市或政策等情況如何,民眾都應留存所有交易相關的紀錄,以防未來市場或政策變動,甚至是其他意外發生時需要用上。

政策改動後房市關注焦點

由於小坪數產品容易衝高單價,尤其是相同的裝潢等其他費用,攤平在小坪數上得出的價格平均都較高;加上每一件小坪數產品持有的土地較小,更是讓房地比相對提高。若再具備像是挑高店面、學區宅、可都更的老屋等優勢;或台積宅、竹北宅、AI宅等這類擁發展題材的特性,便會進一步推升小坪數產品的價格漲勢。

隨著市場不斷上演上述戲碼,因而疊高房價,未來仍不排除將影響財政部搬出相比今年更嚴峻的認定標準,如不少專家以中古屋房價相對較高的新竹、台中、高雄為例,直指現行將全國縣市豪宅稅門檻區分四個標準,其實和市場實際情形仍有不小差距。

更表示後續是否連動央行控管的房屋交易核貸「豪宅線」,將每坪單價納入房貸核貸成數考量,造成的影響也不僅限於買方,在在都將是房地產整體市場未來關注的焦點。

延伸閱讀:
低首付潮再起!買房好時機 還是市場最後的煙火?
「低首付」風險須知 買房真的變輕鬆?當心財務壓力讓你付不出來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價量兩樣情? 住宅價格指數連26季上揚 交易量卻滑落

文/住展雜誌

內政部最新公布2024年Q4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以150.98達年增幅10.85%,呈連續26季上漲。不過,受中央銀行不動產貸款信用管制措施等因素持續發酵影響,市場交易熱度明顯降溫,不僅住宅價格指數的季漲幅已收斂,建物買賣登記量也僅7萬9,397戶,較上季減少15.9%,呈連兩季下滑,顯示購屋族普遍轉為觀望態度。

住宅價格雖持續上升,但漲幅逐漸收斂。根據資料,Q4價格僅較前一季微漲0.86%,低於先前漲勢。六都除台北市及高雄市之外,其餘漲幅明顯縮小,尤其台南市從2.48%銳減至0.25%,成為收斂最顯著的縣市。

圖片內政部提供

負擔下降依然難以買房

在購屋負擔方面,Q4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6.62%,較上一季下降0.18%,終結連續25季上升的趨勢。內政部指出,這一轉變與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穩定提升及房價漲幅趨緩有關,抵消了部分利率與房價上揚的壓力。然而,全國房貸負擔能力仍屬「偏低」,顯示購屋壓力依然沉重。

此外,俗稱「購屋痛苦指數」的房價所得比,也從Q3的10.82倍降至10.76倍,不過在台北市,該數據高達16.43倍,相當於民眾必須不吃不喝將近17年,才能買到該縣市的房子,堪稱全台最難買房的縣市。

整體而言,雖然房價續創新高,但交易市場明顯降溫,房市轉向觀望氛圍,預估未來房市朝向量縮價穩的盤整格局發展。

延伸閱讀:
信用管制措施發酵 2024年第3季住宅價格指數漲幅縮小
房市交易降溫 房貸增速近一年新低 建商資金更保守
房市交易量重挫 全台房仲家數、人數卻創新高?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非都會區縣市Q4核貸量出爐 僅一縣市價量齊揚

文/住展雜誌

政府打炒房政策影響遍布全台,非都會縣市也不例外。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徵中心統計,七都以外不含離島的11個縣市中,去(2024)年Q4新增房貸除南投縣之外,其餘核貸件數均呈季減,以屏東市減少451件最多,減幅逾4成;其次是宜蘭縣及基隆市,分別減少354件及177件;其他包括彰化縣、雲林縣、苗栗縣、嘉義市等縣市,核貸量同步減少百件以上,大幅縮水。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季減最多的屏東縣及宜蘭縣,近年雙雙在高鐵延伸計畫的建設紅利帶動下,房市供需熱絡,如屏東縣核貸件數在去年前三季接連破千,創史上最高峰;宜蘭縣也在去年Q3以969件核貸件數達史上最高。然而重大建設利多的兌現時程較長,房市價量在政策壓力下面臨短期修正,因此對比高基期量,Q4轉跌幅度相較其他縣市明顯。

圖片業者提供

唯有南投縣逆勢成長

該11個縣市中,僅南投縣Q4核貸量呈季增、達131件,平均鑑估房價也較上一季增加26萬元,是唯一表現價量齊揚的縣市。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南投縣挾國道三號、不遠於台中都會區等機能優勢,享有台中房市供需走揚的外擴效益,如南投市、草屯鎮便成建商推案熱點。在新案交屋助攻下,該縣市去年Q2核貸件數以840件創史上新高;即便後來有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Q4核貸件數仍為史上次高的539件。至於價格方面,則因買氣有撐,帶動平均鑑估房價向上成長;而草屯鎮也因新案拉抬,近一年平均每坪成交單價達21.7萬元,已超越縣府所在的南投市,甚至是鄰近的台中市霧峰區。

張旭嵐表示,由於目前市場仍受信用管制政策影響,加上4月關稅議題造成股市震盪,投資信心大幅下滑之下,影響整體房市買氣趨於保守。預估今年上半年各地核貸表現轉由自住需求主導,部分熱門地區則可能受惠於短期交屋潮帶來支撐,整體量體預期將呈現盤整態勢。

延伸閱讀:
生活品質要求改變 南投鹿谷度假宅出現38%漲幅
受惠交通紅利 屏東市透天均價破千萬元
高鐵南延確定 搭配「大都更計畫」帶動車站特區房市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今年所得稅4大變革 多屋族節稅有撇步

文/住展雜誌

正值五月報稅季,課徵稅務包括個人綜合所得稅以及房屋稅。其中以綜合所得稅有4大變革,如基本生活費提高、免稅額上調、房租支出扣除額調整,及幼兒學前扣除額擴大等,並延長申報及繳納截止日期至6月30日。另一方面,房屋稅實施「全國歸戶」與「差別稅率」新制,擁有多戶房產者的稅負將會增加,繳納期限為5月31日。

2024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繳納的4大變革中,基本生活費從20.2萬元調整至21萬元;免稅額則由未滿70歲、9.2萬元調高至9.7萬元,70歲以上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的直系尊親屬,則從13.8萬元調高至14.55萬元。

同時依據物價指數上漲幅度,提高基本所得額課稅級距,原670萬元免稅額調高至750萬元。單身族群12.4萬元的標準扣除額,調高至13.1萬元;夫妻則由24.8萬元調高至26.2萬元;至於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由20.7萬元調高至21.8萬元。

在房屋租金支出扣除額方面,租金支出相比過去已自「列舉扣除」改為「特別扣除」,可與標準扣除額並用,每一申報戶以18萬元為扣除上限,適用於納稅義務人、其配偶及受扶養的直系親屬,但設有排富規定,且申請人名下必須無自有房屋。

另外也擴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適用年齡至6歲以下,第一名子女扣除15萬元,其後每人扣除22.5萬元,並取消排富規定,增加受惠家庭。

繳稅期間有所差異

除上述變革外,繳稅期間也有調整。日前財政部公告,為減輕美國對等關稅衝擊造成的繳稅壓力,今年所得稅申報繳納時間比照COVID-19疫情延長一個月。安新建經表示,整體預料將減輕納稅人負擔,尤其是育有幼兒的家庭以及租屋族;同時針對雙薪家庭提醒,若夫妻兩人所得稅級距不同,可採「分開計稅」試算,找出最省錢申報方式。

同樣在5月需要申報的房屋稅,今年也有「全國歸戶」、「差別稅率」等新制上路。過去房屋稅以縣市為單位,但新制改以家戶為單位,不論房子位於處哪一縣市,夫妻及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所有房屋都會合併計算,以自住計稅必須設有戶籍且3戶為限,戶數越多、稅率越高。此次改革將增加多屋族的稅負,但對於名下一間房的自住者,稅率將從1.2%降至1%,減輕其負擔。

由於名下擁有「持分」也將計入戶數,考量自住申報在全國以3戶為限,安新建經建議,多屋族可將把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分別設籍在名下3間房;或向房屋所在地的稅捐稽徵機關申請「房屋稅籍證明」了解具體現值,並設籍在評定現值最高的房子,以達最佳節稅效果。另外也可考慮將房屋提供公益出租或社會住宅使用,可享公益出租人及社會住宅優惠稅率1.2%。

延伸閱讀:
購買自住房可申請房地合一所得稅扣抵?國稅局:需符合一條件
「豪宅」報稅季來臨 3大族群留意節稅
囤房稅2.0上路 富爸媽狂送房節稅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居家布置3秘訣 輕鬆提升生活新鮮感

文/李科諺

春夏交替,天氣開始暖起來,陽光灑進屋裡的每個角落,是不是也讓你忍不住想來點改變?其實,讓家裡煥然一新不用大改裝,只要幾個小巧思,就能為生活帶來新的節奏與美感。

21世紀不動產整理出三個實用又簡單的小祕訣,讓你在換季的週末,不必動大工程,也能輕鬆轉換家中氣氛,享受舒適又有質感的居家生活!

春夏交替居家3秘訣,輕鬆提升生活質感。圖/21世紀不動產

秘訣1:換個色系,空間亮起來

說到最能快速改變空間氛圍的關鍵,非「顏色」莫屬。今年 Pantone 推出的代表色「摩卡慕斯」,在溫暖棕與柔和紅紫的融合下,低調卻很有質感。用在抱枕、窗簾、沙發套或床頭靠墊上,就能讓家中瞬間多點溫度。

還可以搭配煙燻粉、鼠尾草綠或裸膚色等低飽和色系,來點漸層、撞色的小創意。例如:客廳牆面掛幅抽象畫、餐桌上換塊亞麻桌巾,整體就有了春夏的節奏感。

秘訣2:移動擺設,創造新亮點

想讓空間看起來有變化,其實不需要重買家具。移個位置、換張地毯,就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像是把沙發轉向窗景、茶几換個角度,立刻就有不同的視覺重點。

或是加點裝飾,例如一盆綠植(像龜背芋、琴葉榕)、一只有設計感的陶器,或是一面造型鏡子、大型掛畫等,簡單又能展現品味。不用花大錢,也能讓空間的設計感大加分。

一只陶器與一抹自然,就能大幅提昇空間的生活感。圖/21世紀不動產

秘訣3:換掉厚重布料,迎接陽光與微風

春夏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清爽」!厚重的毛毯、厚窗簾收起來,改用輕薄的棉麻窗簾、透氣寢具、紗質抱枕,空間瞬間透氣不少。

再加點天然元素,例如藤編收納籃、原木托盤或亞麻桌布,不只實用也很有生活感。像是一條蓋毯隨意搭在沙發上,或是餐桌鋪塊棉麻布,日常也能變得很有質感。

去除厚重的被褥,用輕薄的棉麻、透氣的寢具,與自然光交融,編織出春夏獨有的通透與舒適圖/21世紀不動產

讓家的風景,與生活同步呼吸

家,是心靈的避風港。但若缺少了生活的溫度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再完美的設計與擺設,也難以成為真正的歸屬之地。趁著難得的閒暇時光,不妨與家人一同動手,為空間添上一點新意。不必追求大刀闊斧的改造,從一盞燈、一幅畫、一塊桌布開始,慢慢地,讓家成為你們心中的樣子吧。

延伸閱讀:
三大核心趨勢體現家居搭配的「慢時尚」
除舊佈新買什麼? 熱賣居家生活用品揭曉
從細節打造老少咸宜的全齡居家日常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開放式廚房 vs 封閉式廚房一邊是時尚大器、無隔閡的開放式廚房,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互動聊天,空間感滿分; 另一邊是隔絕油煙、乾淨俐落的封閉式廚房,料理起來不用擔心油煙味飄散全屋。 💬 對你來說,哪一種才是最對味的廚房空間?快投下你的一票!住展房市對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