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高雄市長韓國瑜近日提出「開放陸資到高雄購買不動產」,掀起各界熱烈討論;其中,有不動產業者認為,贊同鬆綁陸資來台買房條件,不應該鎖國。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管制陸資來台買房,乃是有其背景與合宜理由,放諸四海皆準,不能和鎖國畫上等號,業者應謹言慎行,以維繫良好形象。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我國對於外國人來台買房管制並不多,因為台灣是採取「對等原則」,只要台灣人到該國買房無限制,則該國人到台灣買房亦無限制。就連港、澳地區民眾來台買房,門檻也很低。
唯一管制較嚴格的地方,就是中國大陸。陸人來台買房,除了有「五四三」條款規範,另有每年取得上限、每個社區比率上限等限制。
但即便嚴格管制陸資來台買房,就因而批評為「鎖國」,也未免言過其實。放眼全球各國,針對某一國家資金、或針對所有外來資金買房設定條件,或者設定特殊稅負的狀況所在多有;比如澳洲、德國、新加坡等國,對於外國人買房都有稅制、管理、物件類型等不同程度的限制管理。
就連東南亞國家的柬埔寨,對外國人買房也有限制,僅允許外國人持有分契式產權,不允許外國人持有任何土地產權。甚至就連中國所祭出的「限購令」,也嚴格規定若非在當地居住、工作且納保一定年限者,也不得買房。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各國針對外國人買房祭出相關限制,主要是為了保障本國人購房、居住的權益,以免房價遭外來資金過度炒作,導致本國人權益受損。我國政府限制陸資來台買房,一部份是著眼於此,一部份則是為了國安,並不算是鎖國。
如果說台灣是鎖國,那澳洲、德國、新加坡,乃至於中國,不通通都是鎖國了嗎?
事實上,台灣民眾對建商觀感普遍不佳,業者應妥善發言,建立起好形象,不要成天要政府開放陸資,讓民眾產生「想靠陸資來台炒房賺輕鬆錢」的負面印象。
客觀上而言,台灣仍有許多建商努力在蓋好房子,但因這些好建商可能沒有話語權,所以易被忽略。而掌握話語權的建商,則應為業界形象多想想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