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房貸緊縮年減24% 農漁會、保險公司成新寵

文/住展雜誌

近期房貸市場出現變化,受到銀行房貸緊縮影響,越來越多購屋人開始將目光轉向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以尋求房貸方案。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的房貸資料顯示,傳統的房貸主力銀行在房貸新增人數上呈現明顯的年減趨勢,反觀農漁會和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其房貸業務量卻顯著增加,成為購屋族的新選擇。

聯徵中心於12月統計的房貸資料指出,主要的房貸機構銀行房貸年減幅度高達24%。與此同時,農漁會的房貸新增人數增加了30%,而保險公司的新增人數更高達650人,年增率高達140%。數據顯示,在銀行房貸趨於緊縮的情況下,購屋人的房貸需求正明顯轉向非銀行體系。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受限貸政策影響 非銀行房貸機構人數顯著成長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保險公司也曾是銀行體系外的重要房貸提供者,但後來因資金成本和通路等因素逐漸退出市場。然而,隨著利率逐漸調升,保險公司承作房貸的意願也隨之增加。此外,政府推出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後,部分民眾在向銀行申請房貸時遭遇困難,或是被要求較為嚴苛的條件,也是促使房貸需求轉向農漁會與保險公司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聯徵中心的統計數據還顯示,相較於銀行,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房貸利率上更具吸引力。2024年12月,銀行承作房貸的平均利率為2.3%,而農漁會和保險公司的平均利率均為2.25%,甚至低於銀行。郵局的平均利率同樣為2.3%,信用合作社則較高,為2.69%。曾敬德進一步指出,由於整體房貸資金仍相對吃緊,部分銀行甚至加嚴了內控條件,導致撥款速度減緩甚至拒絕申請。

銀行放款趨保守 建議多方比較

曾敬德建議,在房貸市場資金相對緊張的環境下,購屋人在申請房貸時應多方詢問不同的銀行、分行、純網路銀行,以及區域性的農漁會或保險公司,以便尋找相對有利的房貸方案。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整體而言,目前的房貸市場呈現銀行緊縮、非銀行機構擴張的趨勢。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市場變化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利率優勢,是導致此現象的主要原因。

延伸閱讀:
央行信用管制緊縮 購屋信心跌至近四年半新低
限貸加劇小宅化 影響環環相扣──資金緊縮之後的房市政策省思
貸款緊縮時代 買方必備救命兩大知識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