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
根據財政部最新的房地合一稅統計數據顯示,政府積極推動的房地產打炒房政策已見成效,短期投機客明顯退場。去(2024)年持有5至10年後轉售、適用20%稅率的案件比例大幅增加,已成為市場上的主要交易類型。與此同時,持有1年內即轉售、適用45%高稅率的案件比例則顯著下降。此外,由於近年房價普遍上漲,導致更多轉售案件的獲利超過免稅額度,使得免稅案件的比例也創下歷年新低。
短期交易占比減少 持有5至10年轉售躍居主流
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最新統計指出,2024年持有5至10年後轉售、適用20%稅率的案件占總課稅案件的36.1%,相較於2022年增加了6.5個百分點。反觀持有1年內即轉售、適用45%稅率的案件比例則下降至18.2%,較兩年前減少了7.3個百分點。若觀察去年央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第四季數據,稅率45%的短期交易占比更進一步下滑至15.7%,而20%稅率的持有5至10年轉售占比則顯著提升至40.8%,顯示短期交易降溫的趨勢更加明顯。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去年央行接連祭出信用管制措施,導致下半年房市交易量萎縮。在房價增值空間有限且稅務成本偏高的情況下,短期轉售的獲利空間受到壓縮,價格競爭力也難以與長期持有者相比。此外,銀行在房地產估價方面也趨於保守,特別是針對一年內有交易紀錄的物件,多半會採取較低的價格作為放貸依據,以避免房價被過度哄抬,這也使得短期交易在估價上處於劣勢,進而導致待售期拉長,促使短期交易減少。
房地合一稅免稅案件比例創下歷史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房地合一稅的免稅案件占比僅約兩成,創下歷年新低,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免稅條件包括無獲利或賠售,以及符合連續設籍自住滿6年且獲利在400萬元以下的案件。然而,近年房價上漲,交易賠售的機率降低,加上多數長期持有者的轉售獲利,很有可能超過400萬元的免稅額度,是造成近兩年免稅案件占比減少的主要原因。
延伸閱讀:
央行打炒房見效? 專家:三年後恐釀貸款亂象
央行打炒房前後 房價看漲民眾相差4成
近7季首見 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創新低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