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例亂喊跌價 搏了版面失了專業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近來常有名嘴在媒體上拿出低成交價的特殊戶別,來宣稱某一建案、或某一地區房價崩盤,且說到起勁時還搭配大動作輔助劇情,精彩程度幾可入圍金鐘獎!惟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憑單一戶別或特殊戶別的成交價格,就論斷建案或區域漲跌,說穿了只是為了嘩眾取寵,其實有失專業。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一般看單一建案的成交價,通常會以中間樓層或全建案平均單價,作為一個建案的成交行情。在建案買賣中,通常低樓層或位置差的戶別價格最低,而高樓層或景觀戶價格最高。

也就是說,低樓層(通常指2~4樓)出現最低價,並不代表建案成交價破盤,而且低樓層常常被拿來作為便宜的廣告戶,所以價格較不具參考價值;同樣地,高樓層出現最高價,也並不代表建案平均成交水準真能衝那麼高。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部份建案的代銷業者,會把高、低樓層的價差拉得極大,尤其豪宅、景觀宅更是如此,景觀豪宅高低樓層價差逾一倍以上時有所聞。若是這種情況,舉低樓層成交價來論斷價格崩盤,那更是不準確了。

而在觀察區域房價漲跌時,更不能舉個別例子就成為佐證。再者,這個個別案例通常是特例,而房市中極高價或極低價的特例本來就一直存在;若舉極低價就說是崩盤殺出,那為何忽略極高價不談?是否極高價就代表房價又飆高?答案顯然並非如此。

房市成交極低或極高價的特例大多數民眾根本買不到,大家買到的通常是中間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行情價。因此,在討論單一建案或單一區域房價漲跌時,應以均價作為依據,而不是舉特殊案例嘩眾取寵,這樣不僅有違事實,也會折損專家名嘴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公信力。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