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又搞資產活化 浪費資源且不思進取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在國人心中享有「誤點、遲緩(部分自強號搞得比莒光號還慢)、票務差」盛名的台鐵,營運績效低落是長期以來的痛,除了本身運務營收入不敷出外,響應政策(如票價優惠、鐵路電氣化…等)與退撫重擔,更是台鐵年虧數十億的關鍵之一;面對鉅額債務,台鐵近年無不希望能將全台至少500公頃的閒置土地活化開發,透過不動產的驚人利益彌平赤字天坑。

然因台鐵土地上有豐富文化資產(如百年日治舊宿舍等),讓文史團體對相關開發案尤其敏感,使台鐵的如意算盤打得不太順手,以台北機廠為例,台鐵原欲將其標售開發為如同信義計畫區一般的商業中心,但在藝文界強力反彈之下,上百億收益難以兌現。

不過台鐵並未就此放棄資產活化,近期行政院端出10年5000億重建計畫,從基礎建設等四方面讓台鐵脫胎換骨,但錢從何來?債怎麼還?關鍵就在於被輕描淡寫過去的資產活化,換言之,台鐵仍舊無法忘情豐厚的土地利益,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台鐵若認為單靠資產活化就能解決多年沉痾,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首先,若不洗刷台鐵等同誤點的代名詞,那其想靠運輸本業賺錢基本上是緣木求魚,而造成誤點的原因繁多,如列車交會、意外事故、設備故障…等,但這類技術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且若將每年逾2萬次的高頻率誤點都歸咎於幾個單一原因,顯然不具說服力;既然誤點、票務等技術層次的問題並不是毫無解決之法,為何多年來台鐵都沒有辦法有效改善?

關鍵即在於國營事業類公務系統的低落效能,若此癥結未根治,即便短期能靠賣地償還債務,未來仍會面臨運輸本業無法自給自足的虧損無底洞,也難怪民間始終存在「民營化救台鐵」的聲浪。

其次,沉重的退撫壓力是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缺口,雖說台鐵員工比起一般公務員,福利制度較差,但在無法損益兩平的情況下,龐大的退休支出壓得台鐵喘不過氣,且這筆經費民國八十八年以前都需台鐵自籌,累積下來的天文數字,讓台鐵債務難以瘦身,這問題也早就被上頭單位盯上,但與討論多時的各種退撫相關政策一樣,改革進度牛步。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是故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在核心癥結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即使台鐵訴求資產活化也是於事無補,應該先從根本解決難題,再以資產活化輔助推行才是,否則只是一再陷入惡性循環,看不到任何進步與革新魄力。

更甚者,住展房屋網企研室進一步質疑,行政院所提的台鐵重建計畫根本醉翁之意不在酒,畢竟台鐵沉痾非一朝一夕,過去不論省政府或交通部都多次提出改善計畫,但仍只是隔靴搔癢,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大膽推測,台鐵重建計畫只是為了合理化5000億資產活化,好讓師出有名躲避批評。

故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呼籲文史團體應提高警覺,以防台鐵以土地活化之名突襲其上的文化資產,畢竟台鐵從來就視文資保存為燙手山芋,亟欲除之而後快;而且為了償債,台鐵未來土地標售金額想必是欲低不易,等同助漲地價、房價,讓腦人的高房價難成家困境持續惡化。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況且土地賣了就沒了,將來台鐵再遭困難,便無資源可解燃眉之急,這般避重就輕的資產活化規劃,若當真實踐,等於吹響台鐵的奪命梵音。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