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繼上週柯P稱他不打房,還說亂打台灣經濟會垮後,另一官員也不甘寂寞,發表他對『打房』一事的『看法』。據悉,財政部長張盛和在立院備詢時,就針對立委提出房仲稱(政府)打房打過頭的指控回應說,台灣蕞爾之島,房仲店頭數量不必像便利商店那麼多,買房子也不需像買礦泉水一樣容易。
財政部長張盛和。 |
這一番話,房仲業聽了當然不是滋味;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更酸溜溜地回應說,(張盛和)這樣的官員也不需這麼多,更指張是在說風涼話。
平心而論,房仲店頭密度竟然僅次於小七,任憑誰都會感覺不大對勁;因此張盛和的說法,算是人之常情。只不過,以一介財政部長之姿,加上先前確實推動不少不利房市(炒作)的政策變革,因此此言既出,還是讓人易有諸多聯想。
況且,李同榮說的也沒錯;房仲店頭數暴增並不是近幾年的事,其實這波資金行情價漲初升段,甚至更早時就已浮現,而且當時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就點出,此乃房市另類泡沫指標,各界應該多加留意。不過很顯然,在當時這是不中聽的非主流論點,官方更是放任其發展、不肯正視及處理之,直到這幾年高房價成民怨,才來說風涼話,看在那些快失業的房仲從業人員眼中,更是恨得牙癢癢。
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 |
當然,現在房市狀況是賣方普遍仍不願降價,理由諸如選後一切恢復正常,持有成本及利率仍低等,但現在持續追高的投資型買方退場,剛性消費者擺明就是負擔不起目前價位,因此兩邊就這樣一直僵持,也就是張盛和說的『持久戰』。
如此下來,先遭殃的自是靠交易量才能存活,乃至獲利的仲介或代銷業者;因此最近屢傳房仲店頭倒閉、房仲人員紛紛兼差送貨或拾回老本行等,甚至代銷也早已採取減量經營,不再搭豪華接待中心,一篇廣告促銷多案等節省開支的手段。
至於張盛和的說法,不管是否代表政府目前立場,或只是個人觀點,只能說為時已晚、木已成舟,差別只在於是硬或軟著陸。然而,過去甚至到現在,政府高層之間似乎還是存有,或信奉那種『房價漲等於政績』、『地產交易熱代表經濟佳』,這些很顯然是不正確的概念。
因為許多論述,甚至官方自己的數據都說明,房地產或營建業帶動整體產業及經濟的邊際效應,實不如一般人想像,『房地產是產業火車頭』早就是個神話。房價漲過頭,除了讓真正有需要的消費者負擔不起、影響社會穩定外,還會增添金融體系風險。
如果官僚這種心態不修正,那麼換哪黨執政,恐怕都沒差;甚至未來一旦主客觀情勢許可,過去五年的房市資金行情、房價非理性狂飆,絕對有可能再重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