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老屋問題 推整建、補強就可行?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統計,大台北116萬戶屋齡超過30年的老房子,若是靠都更翻新成新房子,按過去五年的速度來算,至少要花2300多年才能完成。但有官員與學者表示,老房子不一定要靠都更,只要透過整建、修繕維護,補強老房子建築結構之後,房子便可住到50、60年。惟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種說法只是紙上談兵,忽略實務面的艱難性。

官員和學者所說的,老舊建築物經過整建或補強後照樣能住,這論點絕對正確,但他們忽略的是,大台北都更推動不易,老舊建築物整建修護推動同樣困難重重,而且阻力更大。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老舊大樓外牆磁磚剝落問題嚴重,甚至已有數起行人被掉落磁磚砸傷意外。而台北市府將這類老舊大樓列管,並要求管委會改善,可大部份管委會處置都很消極,住戶普遍不肯花錢重貼磁磚,頂多架個攔置網作預防。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第二個例子,則是北市府所推動的「老屋健檢」計畫。這個計畫在張金鶚擔任副市長期間推動,迄今兩年多來,只有三百多棟老建築物進行老屋健檢,數量少之又少。而沒申請到補助的老舊建築物,就更不可能主動花錢自行找土木或結構技師來健檢。

為什麼民眾對老舊建築物維護修繕如此消極?關鍵就在於大台北多是集合式住宅,同棟建築物內的住戶意見不一,要大家百分百同意掏錢出來修繕,根本是極為困難的事。老屋健檢數量都已如此低,又要怎麼在健檢結果出來後,讓住戶花更大筆錢去修繕建築物?

更令人髮指的是,有些海砂屋大樓的屋主不想參加都更、也不想整建或補強建築物,反而將房子重裝潢後出租給不知情的房客,而雙北市府也拿不出具體作為。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所以,建築物整建、修繕後就能繼續住,道理全天下人都曉得,但在大台北就是難推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大多數的都更不花原住戶一毛錢,就能換到新房子,進度尚且緩慢,更何況要住戶花大錢去整建老舊建築物?這不是天方夜譚嗎?關鍵是「人多嘴雜、沒人想花錢嘛!」

當老屋屋主不想花錢,只想要享受好處,就別奢侈老房子整建維護,或者改建、都市更新了!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