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國內游資氾濫,投資管道又極為有限,手上資金滿滿的保險、壽險業者苦無適當投資獲利管道,因此積極爭取壽險業可投資興建社會住宅。而政府為了紓導資金,以及增加社會住宅供應量,也有意放寬這部份規定。
惟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建議,目前壽險業欲進軍社會住宅,仍把主要目的放在租金收益,其實壽險業不妨善盡社會責任,將投資興建社會住宅公益化,來作為營造社會企業的起點,而不要把社會住宅當成營利的工具之一。
近來三商美邦人壽的保費賠償風波,引起國內輿論一片譁然,導致數家壽險業者都受到波及,大傷業者形象。網路上對保險、壽險業者的責難,遠大過於讚許的聲音。
或許商場上將本求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處理手腕不佳,往往就會落個身敗名裂。就拿社會住宅來說吧,有意投資興建社會住宅的壽險業者,頻頻向政府提出幾項方案,包括「政府出地、壽險業者興建社會住宅」、「社會住宅證券化」等等,其實業者的目標都是在「賺錢」。
如果說壽險商品是盈利事業,業者要賺錢也就罷了,但社會住宅本質上是公益性事務,壽險業者卻想靠社會住宅賺錢,勢必使其社會觀感更加差勁。國內主要的壽險業者都是家大業大,其實不缺資金,如果什麼事都談賺錢、要有錢賺才肯做,連公益性事業都想賺錢,那公益性事務還有公益性嗎?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建議,壽險業者與其錙銖必較,不如大器一點,先蓋一、兩棟不以謀利為目的社會住宅,以低廉的租金來幫助弱勢族群,改善自身形象,之後再來談後續盈利計畫,至少外界觀感會比較好。或許屆時政府與人民都會有更高的共識,願意給投身於社會住宅的壽險業者更多優惠,值得業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