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產投資展望差 關鍵在租金漲不動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台灣房市約自去年起出現價格漲勢減緩、交易量下滑的現象;來到今年,仍持續以上趨勢不變,部分地區房價已反轉,交易量更呈現急凍狀態。就目前情勢來看,除非最後一個月有突破性發展,否則全年移轉凍數很可能跌破30萬棟大關。

對於這樣的發展,產學兩端解讀依然南轅北轍:學界多半直指這和經濟走緩有關,況且近五年房價漲勢主要是熱錢簇擁所致,在缺乏基本面支撐下,止漲是遲早的事;若非現在利率仍在低水位,否則跌勢會更加明顯。但產業界則多把矛頭指向政府打壓,及今年選舉造成的不確定性,其中被點名最多的則是稅制。

如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佈2016亞太區房市趨勢報告,台北排名雖上升一位,從2015的18位升到2016的17位,但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甚至被香港超越。對此,該報告便直言,近期房產租稅政策變革造成的干擾,是台北房產投資前景看淡的主因。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然而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樣的分析並不全然正確。的確,和過去相比,這幾年的稅制變革,的確讓持有稅負拉高不少,未來獲利按實價課稅稅負,也很可能變重,這些都會增加投資成本。

但且讓我們再看看,投資展望排在我們前面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香港,有哪個國家的房產持有及交易實質稅負比我們低?答案昭然若揭。

稅負增加讓成本拉高,投資者當然會三思;但再和其他國家地區比較,台灣各項房產稅負反而長期偏低、過輕,尤其稅基更是嚴重失真,必須選擇適當時機點做修正改良。當然過程中產生的不確定性,的確會造成買家或投資者觀望,但並不能說這就是影響投資者出手意願的主要關鍵。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其實真正因素,就是房價爆漲,租金卻未等比提升,導致租金投報率持續低迷。畢竟國際間對於一個國家或城市的不動產投資評比,一向是看租金投資報酬率。

沒錯!房價可炒作、會產生泡沫,但租金最誠實。租金變動,直接反應承租者的能力;對個人而言,是消費力或薪資,對企業來說就是獲利能力。而很明顯地,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這十年來,這些反映租金負擔力的因素,都是原地踏步。

過去台灣高速發展仰賴的是外貿及勞力密集產業,但這可被替代性高;再者,業者又慣以壓低成本的方式來創造更大獲利,因此面臨全球經濟結構快速變遷,紛紛轉往海外,形成三角貿易;結果台灣GDP帳面數字雖仍亮麗,但實際利益卻被少數資本家賺走,加上高等教育政策失當,人力供給失衡,都導致近十年薪資凍漲。尤有甚者,稅制長期扭曲,政府稅收多靠受薪階級貢獻,資本利得卻常形同免稅,更導致貧富差距拉大。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以上種種,當然造成住宅及商用不動產租金都漲不動;少數人滿手資金,不(敢)從事實體投資,再拿去買房地產、拉高房價,於是形成房價愈飆愈高、租金卻依然漲不動。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種結構性的惡性循環,才是台北或台灣不動產投資展望一年不如一年的根本因素。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